張教主沉吟道:“小程序就是要讓用戶’用完即走’。”用戶:“我們再也不回來啦!”
1月9日,小程序上線。短短一個月,它已經從最初爆火到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從眾望所歸到普遍看衰,一時冰火兩重天。對於流量如饑似渴的app創業者們來說,小程序不僅沒有帶來新的紅利,反倒有可能吸走他們的app流量,“坑”也是比比皆是:真的“小”,頂多成為一個“殘次版”app,截取app的某一高頻場景功能。復雜的功能交互?搶占用戶的時間?不好意思你想多瞭,對於蘋果用戶來說,根本無法忍受在小程序和消息(im)之間來回切換的麻煩,總想著是不是有新消息瞭。張小龍沒騙你,如果不能用完就走,那就真的沒有耐心用下去瞭。沒有流量可刷。小程序沒有集中的應用市場,別人做的第三方市場並不方便,群傳播效果非常有限,一時性起建立的小程序分享群們很快沒瞭聲息。“粘性”難。蘋果小程序無法留在用戶桌面上,從歷史列表中去找小程序的體驗,和“訂閱號”查找一樣糟心,同樣糟心的還有搜索體驗。錢途呢?小程序限制廣告行為和虛擬交易,極簡的交互也不支持復雜的業務邏輯——羊毛出在豬身上?不好意思你又想多瞭。無怪乎很多人說小程序沒卵用、就是給微信打義工,搞到最後自己的app反而被紛紛卸載。但真有這麼坑?二、第一波有點坑第一批上市的小程序,主要四類:1、成熟公司的防禦代表有大眾點評、攜程、今日頭條、豆瓣等,這些公司已經有瞭成熟的app平臺和流量體系,小程序則主要是截取其中的某一高頻功能,其意味看起來更像是防禦性的——如果我不做,萬一有投機的人鉆瞭空子、做瞭個一樣的小程序怎麼辦?對這些公司來說,小程序獲取新流量的用意沒那麼大,更多是試一試的玩票,是“政治意義”。2、內容雜志代表有桔子創投內參、輕芒雜志、好奇心日報、得到等,用小程序閱讀的體驗確實比公眾號或h5好很多。可問題在於,這種閱讀也往往是沉浸而連貫的,和碎片而焦急的小程序場景並不相符。時間長瞭,大多數用戶恐怕還是會覺得直接從朋友圈看文章的碎片化閱讀最方便。3、實用小工具代表的有春節大火的親戚關系計算器,這些產品都是功能明確的線上工具,也最符合“用完即走”。一些還是挺有創意的,比如玄派小說創作輔助、形色識花+、扭扭脖子,確實是垂直低頻,用戶不大可能專門為之下載一個app,小程序正正好。4、垂直社區或電商比如coolbuy玩物志、嘴霸子、小圖酷之類,這是很典型的垂直社區或電商打法。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先行者中反面教材也不少,把小程序設計可能出現的毛病都淋漓盡致演瞭遍:復雜交互功能繁多。這都是直接把小程序當app做的,做瞭那麼久app,底欄不放3個以上icon都不好意思的。不做好頁面分享。這種天生就是不打算被好好傳播的,我想分享小程序給其他人,還得退回第一頁。名字冗長生僻、不易搜索。什麼!居然還有名字是長串英文的,這是不大希望被搜索到吧?技術支持不佳。這服務器端怎麼做的,硬生生把小程序體驗做得和普通h5一樣慢。問題的背後,是開發者共同的迷茫:小程序究竟適合做什麼?怎麼賺錢?這是一個定位困惑。三、獨有的價值?所謂定位問題,就是很多創業者自己都說不清小程序是什麼,相對於app、公眾號、h5,它究竟有什麼瞭不起的價值(利益),讓你非做不可?這是一個嚴重問題,小程序要想做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與開發者分利”的問題。沒有明顯的利益,開發者就很難有動力持續投入,生態就長不起來。訂閱號的生態長起來,就是因為巨大的傳播紅利,而服務號沒那麼多紅利,就不溫不火咯。定位問題具體看:1、線上看來是個坑對於傳統的線上app開發者來說,最關註的無非是流量紅利和盈利轉化。首先,小程序基本沒有流量紅利,持續的活躍和留存也不容易;其次,沒有流量粘合廣告價值就大大降低,而小程序本來就限制廣告投放;再次,由於和蘋果結算的爭議,小程序對虛擬交易嚴格禁止,這就導致很多基於增值服務的玩法打不瞭。這樣看來,沒流量也沒錢途哎,隻能做電商瞭,可為何不直接用口袋購物或有贊呢?2、線下主要看推廣如果小程序主打線下,要實現微信說的場景,最關鍵是對b端(車站、公交、商店等)的公關推廣能力。b和c最大的區別,就是絕不會隻是因為“產品體驗好”就立刻上馬,它涉及更加復雜的決策鏈和利益關系,需要推廣人員強大的溝通談判能力。更何況,眼下的小b們已經普遍用上瞭公眾號接h5、二維火等二維碼工具,開發一個小程序帶來的可能是顧客的便利提升,但對居於決策位置的商傢來說——利益差別沒那麼大。用戶到長途客站掃碼支付這點,對用戶是巨大便利,對於推行者客車站卻未必是長期動力。所以,騰訊要麼自己有強大的地推(相對於c,2b的相對薄弱、商業理解的欠缺一直是他們的軟肋),要麼可以聯合強大的地推,否則一旦阿裡醒悟過來也做一樣的事情,就真的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瞭。3、沒有全民爆款,用戶習慣尚未養成想當年,公眾號不是一下子火起來的,一開始得用羅胖這樣的“爆款”來吸引用戶;微信剛推支付的時候,用戶很反感綁定銀行卡去微信,直到紅包出現瞭。要想讓全民瞭解小程序、習慣小程序,就必須有一個“全民爆款”,現在看來沒有。更何況,爆款本身也是對開發者們的教育,開發者們沒有一個好的樣板,隻能處於懵逼狀態。說到這,忽然想起:微信剛推出那會,我們完全搞不懂這東西有什麼用,已經有一個月500條免費短信啦;朋友圈剛推出那會,社交體驗還不如人人微博;公眾號推出那會,傳播能力遠遠不如微博大v……可是後來呢?張小龍就是這樣,小火慢燉步步為營,他耗得起,隻要下定瞭決心沒什麼會半途而廢。也許剛開始的小程序各種不靈光、反人類,但是我們隻要知道他下定瞭決心。至於總是希望小程序推出幾天就出現爆款(否則就悲觀失望),這就好像希望一個男的剛對上眼就能讓女生高潮,否則就抱怨他活不好,這可能嗎?小程序誕生的16-17年,免費平臺的“黃金時代”已成前塵憶夢,潛伏在種種現象背後的商業邏輯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而小程序可能加劇這種變革的到來,商業新物種正在誕生。四、規則失靈的一年2016,凜冬降臨,這是悲慟的一年。然而真正的危機不是“錢變少瞭融不到資”,而是既有的“套路”失靈瞭。既有的“套路”:
龐大的市場,時機正好的風口;快速的擴張,免費補貼達到市場份額領先;流量的變現,有那麼多用戶怎麼掙錢都行;資本的輸血,公司不掙錢的時間裡就讓資本買單。
然而2016年我們看到:1、市場足夠大就行嗎?O2O和互聯網+們針對的動輒就是千萬億的市場,可是結果呢?撬動一點點都要付出沉重代價。事實是:市場足夠大和其中多少屬於你,完全是兩回事。2、風口正好就行嗎?2016年是風口出現“最多最快”的一年,仿佛一時間什麼都可以是風口,但又轉眼都不再是風口。一擁而上一哄而散,一條賽道被稱為風口,轉眼便藍海變紅,資本變臉的速度更是比小姑娘還快。p2p、VR、問答、直播、共享單車……一夜之間“下半場”瞭,要“決戰收割”瞭。我們開始懂得,很多時候所謂風口隻是資本鼓吹的投資熱點,這和真正的風口是兩回事。3、燒錢燒出市場份額第一就有用嗎,想怎麼掙錢都行嗎?靠著巨額燒錢砸出75%市場份額之後,博湃卻難以在慘烈的價格戰中盈利,最終2016年4月折戟沉沙。一件從一開始就方向模式錯誤的事情,成為第一隻是早死晚死的區別。4、獲取流量紅利就行?可怕的是,生命周期的下滑曲線來得比想象中更早,很多項目或許還可以砸錢刷出漂亮的新增,但這個中數據真假、多少留存,隻有他們自己心中有數。來得快去得快、沒有粘性的流量,其實就不是你掌控的流量,那談什麼持續變現呢?5、資本輸血瞭又怎樣呢?空空狐等悲劇一再告訴我們,原來“忽悠”到一筆數字驚人的融資並不意味著創業成功,更不是走上人生巔峰,恰恰可能是誤入瞭資本的陷阱,成瞭人傢的斂財工具。融資成功不等於創業成功,不活到最後一刻,隨時都是死。更何況,資本已經漸漸不願買單,16年唯一的投資瘋狂出現在直播和共享單車。而在更多的領域,持續融資制造的“熱點”更像是擊鼓傳花的博傻遊戲和龐氏騙局,漸漸地人們學聰明瞭,沒有人接盤瞭。資本不再願意為漫長的免費和虧本時期買單,“融資依賴癥候群”沒活路瞭。錢不是變少瞭,而是變謹慎瞭。創業者不是不行瞭,而是原有的套路失靈,他們還沒有習慣過來,遊戲規則已經改變。五、遊戲規則在改變2016年,兩個最經典的互聯網詞匯少有提及瞭。一個是免費現在再有人說我是“免費”的,隻能迎來一片冷眼,原因很簡單:1、免費的底氣沒有瞭互聯網企業動輒敢提“免費”,不是裝逼,歸根結底還是成本太低,低到可以忽略不計。砍掉中間環節、提升連接效率,這成本自然就下去瞭!巧妙分攤、分工外包,沒有店面沒有店員甚至都零庫存瞭,這成本當然就低多瞭!我獲得一個用戶就幾毛錢,我的平臺可以容納遠比線下實體多的流量,我就免費你怎麼著!但現在,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就是,人口紅利終結瞭,流量的獲取成本高得嚇人,拉到一個真實用戶搞不好要幾百幾千瞭。一些品類的線上獲客成本甚至已經遠高於線下瞭。這下誰還敢免費?2、免費的效用消失瞭過去之所以免費,無非是想通過“價格優勢”迅速切入市場、迅速鯨吞蠶食。但是現在,你免費別人就不能免費嗎?當一個市場跟進者無數,而每一個玩傢都祭出“免費”大旗,它的邊際效益就沒有那麼高瞭。到最後,免費反而造成瞭囚徒困境,明明沒什麼效果,但你不敢不免費、生怕被對手搶瞭去。3、免費的來源沒有瞭既然企業不賺錢,總得有人為你的“放血”買單,但是如前所述,投資人漸漸不願意陪你玩瞭,沒人買單瞭,這還怎麼免得瞭?4、免費的未來沒有瞭免費的目的無非是獲取巨大流量,再通過流量本身或其它增值服務變現,但這裡的前提都是流量的粘性和用戶的忠誠。然而,當產品以利益收買用戶、而並非本身的功能設計擊中用戶,這些用戶也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去”。沒有粘性的流量、沒有忠誠的用戶、必須高成本運營去維系的數字,這又怎麼談的瞭持續規模變現的未來呢?免費時代結束瞭,人們更多說的是什麼?我這個事情從一開始就掙錢,我的項目已經盈利瞭,我開始具有造血能力瞭,這是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用戶應該為XXX買單。以前你還可以說,我獲得巨大流量就有價值瞭、盈利模式後頭再說,可到瞭2016年,說不清盈利模式無異於刷流氓瞭。另一個是“平臺”羅胖在跨年演說中講的那樣,平臺的時代終結瞭,創業者開始從面轉向點。於是誰再說我要做大平臺,會被當做外星人一樣對待。構建平臺的時間窗口已經過去瞭,人口紅利結束,巨大流量的爆發式湧入不再具備。構建平臺的成本變高瞭,特別是流量獲取成本太高。構建平臺的競爭空間不大瞭,在BAT這個超級平臺面前似乎任何事情都難有壁壘。構建平臺的資本信心消失瞭,資本們認為平臺戰爭已經基本結束、該到收割的時候瞭。平臺戰爭漸漸停歇,人們更多說的是,我做的就是個生意,不過很來錢。從免費到盈利,從平臺到生意,重回商業本質的征程開始瞭,遊戲規則改變瞭,權力與金錢的鬥獸場上需要新的物種。六、新物種到來不要忘記,在2016年的凜冽寒風中,依然出現瞭兩大熱點、兩大爆款、一個潛力股和一個幸存復蘇。1、兩大熱點:直播、共享單車直播:上半年的明星無疑是映客,從一連串閃電融資,到日流失從千萬級飆升到上億級的傳聞,再到沉淀資金玩起瞭金融產品的說法,創業者們終於找到瞭一個比社交媒體來錢更快、比遊戲受眾更廣的賺錢模式,再也不用等著用戶變多、再想其他方式賺錢瞭,“在線夜總會的秀場打賞”是杠杠的現金奶牛。而到瞭下半年,陌陌直接用數據論證瞭這個說法的可行,Q3財報顯示,增長迅猛的直播業務貢獻瞭 1.086 億美元的收入 ,從夜店華麗轉身變成夜總會之後,他開始收割瞭。共享單車:上半年百播大戰,下半年萬車對決,摩拜、ofo和他們的跟進者把整個城市變成瞭五顏六色的決鬥場。盡管質疑聲從一開始就沒有停止,單車們依然一輪接一輪地巨額融資。而對於盈利模式,一個說法是單車的押金本身就可以做沉淀資金玩金融產品,另一個說法是單車回本極快,以最為昂貴的摩拜單車為例,第一代車輛的制造成本在3000元左右,每臺平均每天大約有10人到20人使用,隻要撐夠5個月使用就能開始盈利。2、兩大爆款:分答、內容網紅分答:通過“付費提問+偷聽1元”模式加王思聰們的助推,分答在幾天內刷爆瞭朋友圈,更創造瞭 短期內快速斂財、巨額融資的神話。一段時間內,幾乎一大半的社交社區創業者都開始思考轉型“問答模式”,甚至認為這將成為和直播打賞一樣的現金奶牛。就在此時分答忽然消失,哥不在江湖哥已成傳說,而後續的模仿者幾乎沒有一個取得成功。年終盤點,分答模式更像是一群深諳人性的高智商創業者臨時起意的抖機靈。內容網紅:從papi醬的天價拍賣,到同道大叔的一夜之間財務自由,從奇葩說老僵屍《好好說話》在喜馬拉雅的熱賣,到得到上咪蒙和李翔商業內參的成功,從羅振宇吳曉波的雙雄對決,到李叫獸成為最年輕的百度副總。一個又一個內容創業的個體成為爆款,令人驚羨。3、一個潛力股:內容創業知識付費領域,喜馬拉雅、知乎live、在行分答、得到形成四國大戰之勢,過去一直玩不轉的知識交易似乎慢慢走通瞭。內容平臺的戰爭空前激烈,微信、微博、頭條、一點、uc、豬八戒、獵豹、百度、支付寶……幾乎所有的大小巨頭都先後投入內容。4、一個幸存復蘇:O2O開始靠譜瞭手機後市場:一直不被看好的“低頻剛需”O2O領域枯木逢春,愛回收和回收寶先後獲得巨額融資;與此同時,手機維修領域閃修俠已經營收突破千萬。醫美整形:2017年1月互聯網醫美平臺新氧宣佈在2016年實現瞭整體盈利,對比2015年業務成本增長2.3倍,收入增長6.3倍,2016年12月份單月收入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收入的兩倍之多。人們終於開始結束瞭“逢O2O必黑”的局面,而從O2O屍橫遍野中走出來的閃修俠們,再也沒有當年“免費補貼”的豪情壯志,多瞭一分“低成本運營、快速盈利”的謹慎務實。最好的商業模式,往往產生於最惡劣的寒冬。這些新物種的特征是:(1)做“點”的生意聚焦某一細分市場,深耕細作務求吃透,不盲目擴張。(2)來錢快縮短付費周期,流量立刻變現,最好用戶使用即付費(甚至使用前已經交瞭押金)。(3)規模微量交易,依然有價格優勢從直播的打賞,到單車可以忽略不計的使用費,再到分答的1元,這些商傢確實讓你付費,但每一筆都足夠小額、甚至還不如你平時發一個紅包。薄利多銷,賺的是一個生意的總體規模。(4)善於控制成本、抬高利潤一方面是巧妙借勢、分攤成本,另一方面是利用規模經濟和經驗曲線壓低邊際成本。這其中典型是分答通過導入王思聰等網紅的流量,轉眼實現瞭巨額流量的獲取。(5)建立“規模之外”的壁壘由於不能再通過燒錢搶份額形成“規模大網的壁壘”,這些公司更傾向於在核心資源、技術經驗等其它領域建立壁壘。比如單車領域的一個重點是車輛研發,迅速批量生產適應公共交通需要的“特種”車輛,成為一個技術優勢。(6)一開始就盈利,消除融資依賴新物種們從而從一開始就掙錢、解除對融資的依賴。盡管也許,他們不再有宏大規模的平臺,卻依然可以有宏大規模的交易,在這樣的模式下,創業者重新收回瞭話語權和主導權,資本真正成瞭錦上添花的加速器,而非雪中送炭的“活雷鋒”。那些不融資就不敢出來全職投入的創業者們紛紛死去,就像沒有斷奶的孩子一般脆弱,融資的溫室終究敵不過資本的寒冬。從免費到收費,可不是拍拍腦袋那麼簡單,面對已經習慣免費、愛占便宜的廣大用戶,這是一個不大容易跨過的困境。七、付費習慣的關節點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對於已經被免費服務們慣得口味刁鉆的用戶來說,讓他們掏錢可沒那麼簡單。常見的說法是消費升級瞭,新中產變多瞭、用戶的level上去、沒那麼屌絲瞭。可層次變高並不等於“人傻錢多沒處花”,現實操作起來哪有那麼簡單,創業者們開始挖空心思。一個持續的、規模的付費生意,應該具有這樣的特點:1、自然付費應該符合人們的日常習慣,自然而然不違和,每一種互聯網上的付費生意都應該找到現實中的“原型”,隻有這樣才能輕易突破他們的心理障礙。分答的1分鐘語音問答固然新鮮、但並不符合用戶日常習慣,而知乎live對應的是有門票的線下分享會、喜馬拉雅對應的是付費專業課程、得到對應的是購買簡報精縮版,這再自然不過。閃修俠對應的是修手機,共享單車對應的是租車,這都易於接受。2、獨特的價值付費應該給人充足的理由,讓付費和不付費形成明確區分。直播中打賞帶來的主播口播和青睞,帶來的是碾壓屌絲的優越感;每天聽喜馬拉雅和得到,為白領們制造瞭談資和裝逼的社交貨幣、對唯恐被時代拋棄的焦慮內心進行瞭精神按摩;手遊打到第九關,接下來必須花錢才能過,用戶這時的付費是因為巨大的沉沒成本。多巴胺、社交貨幣、優越感、恐慌焦慮、省時間(偷懶)、沉沒成本……一定有一種力量要被放大,給用戶痛苦和誘惑,讓他們掏錢。誠如最近網上流行的一句,灰產、網賺的核心,是男人好色,女人愛美,老人怕死,小孩怕笨,所有人都怕沒錢或錯過賺錢的“機會”。3、預期明確、效果迅速付費者想要什麼效果、如何立刻滿意,這個答案越簡單穩定統一,生意就越好做,用戶就越容易整體性的滿足——進而願意掏錢復購。為什麼在線咨詢和培訓很難做,那是因為用戶的預期因人而異、很難控制,讓他們統統滿意實在太難,這是非標業務最常見的隱痛。反過來看打賞業務,土豪一打賞立刻得到主播青睞、虛榮心滿足,持續打賞到一定程度可以獲得主播微信號、進微信群、到“小黑屋”看私人內容……這哪裡是打賞,分明是付費社交,而且比陌陌探探之類的靠譜有效多瞭!用戶不需要潛移默化,他要的就是——想得到什麼、一花錢、立刻得到瞭甚至有驚喜。4、有參照用戶對於你的業務必須有一個“心理價位”,這來自對參照物的“錨定”,讓他們產生占瞭便宜的快感或“物有所值”的滿意感。這錢花的還不如我發一個紅包多,簡直太劃得來瞭!他花瞭500問到的問題我1元就偷聽瞭,太酸爽瞭!5、社交性對於新形態的付費產品,誰都不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所以要通過大v站臺、社群傳染、社交分享、新聞pr等各種辦法讓用戶覺得,已經有很多人吃過螃蟹瞭,反響不錯!6、緊迫與稀缺這是常見的促銷手段,我們隻賣這麼多,這個最近就沒有瞭!7、便捷付費行為要方便快捷到可以忽略不計,不給用戶太多的思考時間,這一點伴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普及已經越發明顯。8、儀式感與驚喜付費者需要對自己的付費行為產生強烈的認同肯定,而不是覺得“也就那樣”,這是復購的開始。對於羅胖的粉絲來說,付費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儀式感”滿足的過程。9、關聯IPIP是另一種品牌,咪蒙、papi醬、羅胖、吳曉波……嗯,隻要和他有關我就買瞭,哪怕就是表達粉絲的忠誠和支持!從這9點出發,我們努力幫助用戶形成期待、建立信任、培養習慣,扭轉“免費”的定勢思維,在接下來的小程序時代,這一點空前重要。九、張教主的野望為什麼對微信來說,小程序非做不可?這裡的戰略意圖是明顯的:1、覆蓋更多的生活場景,特別是線下場景小程序是用全天下創業者的智慧,去找到並拿下更多這樣的場景。這讓賺錢的O2O們,就有瞭空間。2、向“非通用領域”進軍不論張小龍是否承認,微信團隊確實是克制的,做的都是溝通領域的“通用工具”、“基礎設施”,是所有人的“需求最大公約數”。那麼,我們假設需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之間是一個巨大的區間,於是就有瞭“用戶比較多但不是全民”或“頻率比較高但不是最高”的“較大公約數”領域,也許為之專門做一個app太破費瞭,現在用小程序就可以拿下來。3、基因補足前面說過,騰訊最主要的問題在b端,在商業理解和商傢溝通上,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中小商傢撐起瞭阿裡的江山,而微信上隻有失控的微商。但是通過小程序,發動更多具備較強2b基因和能力的公司,就可以很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這樣一件進可攻、退可守的事情,焉能不做?十、小程序新物種《創新者的窘境》一書說:
當破壞性創新的新事物誕生時,人們依然會用被“原有主流價值網”過濾瞭的眼光去看它,就會覺得這有什麼用、太不靠譜瞭。同時新事物一開始很不完善,也確實顯得不靠譜。
你看,小程序不就是這樣嗎?開發者們依然用app舊有的套路去看小程序,當然覺得滿眼都是坑,因為小程序根本就不是app,這就好像你以狼的標準來要求哈士奇,肯定覺得它是個沒用的慫貨。不妨換一個思路:傳統的流量獲取手段不靈瞭,那麼你低成本獲客的核心就是“精確名稱的傳播”,以及傳播後觸發搜索的幾率,我稱之為搜索轉化率。簡言之,你的小程序推介要讓用戶得知即搜索、搜索即調用。你無法下載在用戶桌面上(除瞭安卓),就隻能“下載在用戶心裡”,去搶占用戶某個場景的心智空間,於是品牌以另一種角色回歸,我稱之為心智轉化率。不支持過於復雜的業務模型,你就羊毛還出在羊身上(而不是豬身上),縮短付費的鏈條不墨跡,擊中用戶、讓他用瞭就想付費——搜索即付費,調用即交易。我稱之為付費轉化率。小程序的使用是焦慮的,總想著有沒有新消息過來,所以它更應該基於微信場景。得知即搜索,搜索即調用,調用即付費,這是一個完整的商業鏈條,支撐這個鏈條的正是規模微量交易模式——8億人、每個人給我1元錢,就能打造一個傳說中的“現金爆款”。這一切要想成為現實,微信還得做兩件事:一是建立更好的搜索機制,包括歷史列表中對常用小程序的置頂;二是想方設法打通虛擬交易的關口,先讓一些小程序可以賺到錢,先活下來,這個生態才能做起來,財散人聚的道理大傢都懂。小程序不可平庸,必須好玩實用、直抓痛點,奪人眼球,這是一個產品經理恢復榮光的新商業時代,人性洞悉和大膽創新變得無比重要。如果說平臺模式是把自己建一個流量大池塘再想法賺錢,小程序就應該是放在微信汪洋上的水龍頭,8億用戶,我隻抓一點賺。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註:本文由@張俊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張俊,上海帥醒科技創始人兼CEO,斯恩斯研究院創始人。微信號:biohazard2015。野路子產品菜狗一枚、創業在上海,測試新一代興趣APP中。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702/z74at0qcwajOt68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