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越吼」只會越不聽話 試試這5招,立馬讓你省心很多!

魚訊
外約
援交

小飛老師說: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孩子要麼裝聽不到,要麼屢教不改,好像故意在逼你發火。

所以經常有粉絲來問:孩子總是說不聽,該怎麼辦呢?

其實,沒有孩子想要跟父母對著干,畢竟那不會有好果子吃。

他們做出令你憤怒的行為,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

你想要孩子做的,與孩子本身的需求,沒能達成一致。

其實,只要學會與孩子的溝通技巧,你就會發現,那個動不動就跟你對著干的叛逆小孩,竟然是那麼乖巧的小棉襖。

 

 

 

 

其實,是你在逼孩子與你對著干

請回憶一下,當孩子犯錯時,你是不是這樣說過:

1、我數三下,你要是還穿不好鞋,我就丟下你走了(威脅)

2、把桌子收拾了,立刻!(命令)

3、你覺得打斷我說話對嗎?你知不知道這樣很令人討厭,你要懂禮貌,你是不是也不願意讓人打斷你說話,那你就不要打斷別人!(說教)

4、你怎麼就不能像xxx一樣,自己穿好衣服?(比較)

現在我們來代入孩子的角色,想象一下,當自己被爸媽這樣說,會是什麼感覺?

是不是會覺得害怕,或者想跟父母對著干?

我就不穿鞋,就不收拾桌子,就要打斷你說話,氣死你!

我們想要訓斥孩子的時候,目的都是想改變孩子的某些行為。

但說出的話,卻讓孩子心情非常不爽,他們不得不屏蔽你,或者針對你。

如果用下面這幾個技巧來溝通,就會好很多。

 

對孩子有效的5個溝通技巧

1、說你看到的事實,對事不對人

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弄髒了地板,家長們會脫口而出:你看你,又把地板弄髒了,你能不能小心一點?

這種用“你”開頭的句式,一上來就是責備,當人不斷被指責做錯的時候,就會產生抵觸情緒,不願意執行對方的指令。

所以,遇事不要先指責。

你可以換成“我”的表達方式,描述我看到的事實,把焦點放在事情本身。

比如:我看到地板髒了;我看到衛生間的燈還開著;我看到玩具很亂。

當大人描述自己看到的問題時,孩子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如果他不知道,就進行下一步。

 

 

2、說出提示,不親自上手

一般情況下,如果看到孩子把橘子皮丟在沙發上,我們不要說:“怎麼把橘子皮放在沙發上?你當這是垃圾堆嗎?”

然後邊抱怨邊幫孩子收拾,或者命令他收拾。

我們的任何教育,都該是引導孩子獨立完成和解決問題,而不是替他們包辦,還抱怨他們添麻煩。

你可以先描述事實:“我看到橘子皮在沙發上。”

然後給出提示:“橘子皮應該扔在垃圾桶裡。”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也是給出提示。

比如孩子把鞋子穿反了,所以提不上去,你就可以給出提示:鞋子提不上去,這是為什麼呢?要不換另一只試試?

 

3、不說長篇大論,只說簡單詞語

當時間已經很晚了,孩子的玩具還擺放得亂糟糟的。

你不要上來就說:我都跟你們說多少遍了?玩具玩完了要收拾,你們也答應好了洗完澡就收拾,可是你們一直在瘋玩,我怎麼沒看出你們有收拾的意思?

只需要簡單的描述:孩子們,玩具。

他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孩子都特別討厭長篇大論,尤其對於低齡孩子來說,他們根本記不住復雜的一串話,長此以往,只能屏蔽你,對他們來說,話越短越容易記住,也越有效。

 

 

4、說出你的感受,不要給孩子定性

比如,當孩子禍害了你的化妝品時。

你不要說:你怎麼這麼搗蛋?都說不要碰我的化妝品,你真是不乖!

可以說:我太心疼了,那是我最喜歡的口紅,你卻弄碎了。

甚至你可以語氣中帶著生氣。

當孩子做錯事時,他們並不介意看到大人表達真實感受。

他們介意的,是你對他們品行和人格的肆意評價。

這時候可能有家長會疑惑,我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感受,這樣好嗎?

其實,當我們生氣時,還假惺惺地說自己沒生氣,然後開始給孩子定性,說教,這樣才不好。

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給你的心情造成了影響,這就給了孩子一個正當且合理的改變理由。

 

5、說出未來的解決方案

屢教不改的孩子,其實是不知道犯了錯該怎麼辦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看到孩子做錯事,就馬上給出懲罰,然後問孩子知不知錯,就結束了。

其實這沒什麼用,因為懲罰了這次,阻止不了下次犯同樣的錯。

比如,孩子總是尿床。

你就可以說:”你已經連續3天尿床了,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原因,也許是睡前喝太多水了,以後半夜媽媽叫你去一趟廁所吧。如果這樣還不行,那我們可以試著……“

你不能指望懲罰孩子一次,他就絕不再犯同樣的錯,因為一個一而再會犯的錯,一定是哪裡有問題,我們要幫孩子解決這個問題。

 

接納孩子的情緒

接納孩子的情緒,非常不容易做到。

這是導致孩子經常莫名其妙就對著干的最主要原因。

我們來看幾個場景。

孩子:我討厭姥姥

媽媽:太不像話了!姥姥對你這麼好,你不能這樣說。

孩子:我就是討厭她

媽媽:你再說一句?

孩子:明明就很討厭

媽媽:……

 

孩子:這裡好熱啊

媽媽:這兒冷,來穿上衣服

孩子:不,我熱

媽媽:我說過了,穿上衣服

孩子:不,我熱

 

孩子:這個游戲真無聊

媽媽:不會啊,你試試,看xxx就玩得很開心

孩子:真無聊,我不想玩

媽媽:你看別的小朋友…

孩子:他們都是傻逼

媽媽:你不准這麼說話!

 

孩子:我要打死小明

媽媽:不可以這樣,你要跟小朋友好好相處

孩子:我就想打他

媽媽:……

上面這些對話,都走向了爭吵,甚至馬上要打起來。

而問題,就出在了,媽媽的第一句話,都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當孩子說出明顯過激的話時,其實並不是真的要做那些事,而只是在宣洩情緒。

 

 

這時候,你只需要傾聽就好了,可以轉過頭,用“嗯”、“是這樣啊”、“哦?”這些話,來表示自己在聽,或者要詢問為什麼。

這樣孩子就會說出自己為什麼想要那樣做,其實孩子說完之後,你就會發現,他們不過是因為某些事,生了對方的氣而已。

接著你可以描述出孩子的感受:“因為他xxx了,所以你很生氣。”

 

然後給出安慰,或者解決方案,這事兒也就過去了。

但有些父母就是揪著孩子過激的話不放,而錯失了可以跟孩子溝通的機會。

或者另一個場景中,孩子把鞋子扔出去,崩潰大哭,你也千萬不要上來就否定孩子的情緒,比如:怎麼又發脾氣,你最近總是不乖啊。

你可以說出孩子的感受:剛剛你穿不上鞋,你很生氣。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描述孩子當時感受的話,就可以讓孩子瞬間好受很多,他們會覺得有人理解自己。

然後再糾正孩子的行為:“以後穿不上鞋子,可以叫我來幫忙,不可以亂扔。”

我們要限制孩子的行為,但前提是,一定要全盤接受孩子的情緒。

一味打壓與強求,你將永遠失去孩子的心

如果父母從小沒有養成與孩子良好溝通的習慣,總是聽從本能,一味地打壓與強求,那將一定會收獲一段冷漠的親子關系,到青春期,孩子半年不說話都有可能,甚至等他們長大離開家,便不想再回去。

溝通的藝術,是每位父母,都應該學習的技能。

我們要與孩子一起成長,用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孩子,用孩子願意聽的語言循循善誘,這樣才能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長大,不管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那都會成為孩子未來的樣子。

 

 

對事不對人、不說教、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說出自己的感受、給出解決方案與建議。

再加上凡事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孩子就絕不會差。

我知道,改變既定的說話模式很難。

因為我小時候就不曾被溫柔對待,所以當我看到孩子犯錯時,幾乎不假思索地,就會像我媽當年訓斥我一樣,去訓斥小孩。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學習說話的藝術,我們小時候沒能得到的溫柔,最起碼要讓自己的孩子得到。

 

這樣等他們養育小孩時,將不用像我們一樣,去克制原生家庭的影響。

因為我們給他們更多的,是好的影響。

從今天開始,跟你最愛的孩子好好說話吧。

然後你就會發現,孩子比你想象中,還要聽話得多!

 

參考來源:Toutiao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look543.com,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