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小程序收到瞭一波吐槽

援交
外送茶
魚訊
外約
外送茶
今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小程序刷屏瞭……
一邊是張小龍發在朋友圈野心勃勃地向喬佈斯致敬,一邊是吃瓜群眾把小程序玩得不亦樂乎。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同時也搜集到一波體驗(吐)感受(槽)。1.小程序找起來還是很困難雷鋒網編輯發現,現在能找到的小程序寥寥無幾,而且,需要點擊進去搜索,或者線下二維碼掃描,打開微信—找到應用號所在位置—找到具體的應用號。於是,小程序商店應運而生。小程序商店以網頁端的形式存在,可直接轉發至朋友圈,不過微信二維碼隻能通過掃一掃的方式進入小程序的規定,卻導致該類小程序商店不能一鍵跳轉至小程序。鑒於小程序不能模糊搜索,這些小程序商店最大的貢獻可能就是給瞭一個名單。2.耗流量大戶有讀者在雷鋒網宅客頻道的微信群中吐槽:

什麼都還沒有用,感覺流量刷的有點快啊。

微信小程序加載耗費流量,加劇微信耗費的內存,所以整體對內存的占用並不比原生APP低。有人甚至感嘆:明年的今天,你可能會因為微信小程序要換一個 256G 的手機。不過也有反對的聲音,認為是否耗損大量流量取決於用戶投入在小程序上的時間……
3.敵得過原生App嗎雖然微信小程序重新構建瞭架構,不再采用H5的架構,提升瞭加載速度,但總體加載速度依然低於原生 App,影響用戶體驗。在雷鋒網公號發佈文章《微信小程序今日正式上線(含上手指南),張小龍發朋友圈向喬佈斯致敬》後,讀者 Flyoung 留言,認為:

1.從產品體驗可感覺到小程序介於 H5 和原生 App 之間,且較 H5 沒有太大的提升;
2.初次訪問時加載速度較較H5提升不大,隻有保證微信沒退出的前提下再次訪問能快速讀取緩存頁面;
3.微信公眾號可以關聯小程序,小程序可以看成是微信公眾號多瞭一個直達入口的升級功能;
4.微信公眾號的核心是連接,可以推送消息連接用戶,小程序不能推送消息,但可以通過它綁定的公眾號推送;
5.張小龍所說的:小程序通過二維碼實現線下基於地理位置的連接不會有啥效果(a.個人商戶沒有前後端程序編碼的能力,b.O2O平臺用戶更希望是自有平臺,微信也就起到導流作用,c.場景營銷類的需求當前的 H5 基本能勝任)
6.小程序提升瞭之前基於 H5 的微信公眾號用戶體驗,即會讓一部分 H5 的開發轉為小程序,也會對拉新成本與開發成本較高的原生 App 產生一定的沖擊。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701/GdOyp1RZH2Qgwufe.html

寫在微信小程序上線的第一天

電子菸
電子煙
電子菸

今天凌晨剛過,一些產品交流群中就開始討論起微信小程序。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相信這是移動互聯網上一大轉折點,拋開操作系統的限制,終於做到瞭在一個應用中能夠獲得類似打開一個本地APP的體驗。雖然目前小程序的MINA框架目前提供的接口有限,但是相信微信團隊會逐步完善,提供更加豐富的組件和接口。下面將給大傢介紹小程序的大致概況,以及給互聯網從業者帶來的影響。微信小程序文檔| 一、體驗小程序通過體驗瞭十幾款小程序,說一下最直觀的一些感受,以及關於小程序的使用。1、微信團隊真的很克制小程序上線在互聯網從業者看來如此重要的事情,微信團隊的一些公眾號沒有任何推送。在產品設計上也很謹慎,譬如列表入口、搜索、消息提醒等。克制體現在各種細節上。2、小程序的入口目前發現的小程序打開方式主要有幾種:微信好友或群推薦、全名搜素、二維碼掃描、訂閱號中的小程序入口。隻有打開過小程序之後,“發現”列表中才會有”小程序”;隻有打開過的小程序才會出現在小程序列表中;搜索小程序絕大部分需要全名精確搜索,隻有少部分應用可以模糊搜索,例如滴滴。小程序顯示3、小程序的應用體驗小程序列表可以編輯,進行應用的刪除。但是仍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小程序在列表中按照時間順序倒序排列,打開一個會排在最前。(建議列表類似九宮格平鋪,小程序順序和桌面應用一樣可自定義或選擇排列規則)應用體驗比H5強太多,瀏覽體驗超爽,類似APP中打開。小程序在安卓上可以添加至桌面,在安卓中打開可類似打開多應用切換,如下圖。小程序再次打開仍是之前瀏覽的頁面(一段時間後悔關閉應用),分享時展示的是當前瀏覽的頁面。安卓中的小程序4、小程序對普通用戶的影響低頻APP應用可以徹底卸載瞭,如果有小程序的話。類似電影APP(貓眼),三個月後可以清理一下APP,釋放內存;生活更加便捷,小程序融入各類生活場景後,給生活帶來便捷,以後可能微信支付會慢慢增多。(支付寶真的很危險瞭)APP下載的推廣可能慢慢要少很多;| 二、對互聯網從業者的影響之前就想過很多,真真切切的看到小程序之後又湧出瞭很多想法,就大致列舉一些,以後再逐漸完善。1、互聯網產品形態的變化以前做產品的想法是先搞出個APP,看用戶註冊量、APP下載量等等指標來評判一個產品的好壞。但是小程序出現之後,用戶會發現很多低頻APP根本沒有安裝的必要。這給許多中小互聯網公司目前的運營帶來瞭挑戰。如果沒有APP,H5體驗又差,中小企業主動或被動都將進入微信小程序的產品體系中。PM們特別是前端產品經理都應該盡快熟悉小程序能提供給產品的價值,轉變以往設計APP的方法論,開始思考在“用完即走”的小程序中,如何表現產品,吸引用戶。在產品營銷上,沒有APP為根基,怎樣才能讓用戶再次訪問。這本來就是和微信小程序 “用完即走”的理念相矛盾。(我也非常焦慮)2、新零售時代的到來作為一名電商PM,我覺得小程序的形態非常適合新零售。在我看來,新零售除瞭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結合,還有和消費場景的融合,而小程序的形態正是可以深度融合消費場景。購物的行為正常來說隻有在想買的時候才會買,才會用到這樣的小程序。現在許多的消費需求都是被催生出來的。小程序和線下消費場所的結合,加上發展幾十年的成熟物流,應該會催生下一波消費商業上的繁榮。3、小程序受益者短期內一批圍繞微信小程序生態提供企業服務的公司會受益。對大部分中小互聯網企業都不太有利,會引起較大波動。長期的話各行業的一些中小互聯網企業會發生洗牌,毫無疑問現在微信的流量入口太重要瞭,有瞭小程序之後,就更加重要,但是流量非常分散,對大部分企業並不好,突然感覺沒有安全感。| 寫在最後開始用安卓機的時候,就受困於手機內存,不斷在卸載和重裝中煎熬。當時就在想有沒有一個APP可以囊括大多數應用,再也不用安裝各種APP。後來各種瀏覽器中添加應用快捷方式解決瞭我的一部分需求,但是H5的體驗並不好,還是不如APP方便。再到後來,百度出瞭直達號,記得那天我坐在公交上,看到之後我找瞭直達號的很多資料,後來在一周後的百度宣講會上也問瞭相關問題,抱瞭很大期待,直達號卻不瞭瞭之。雖然等瞭很久,但今日微信小程序的天時地利人和,前景美好。解決的是用戶的剛需,能夠深入的融入生活的各種場景,再次為微信團隊點贊!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註: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作者@Bouny_Yuan原創發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701/cGFzfq44ZkCQxghn.html

張小龍最新內部演講:警惕 KPI 和流程

外送茶
援交
援交
魚訊
外約
編者按:微信內部每年都會舉辦一次“領導力大會”,與會者均為 leader 以上的基層、中層管理幹部。近日,張小龍在會上發表演講,以過往實例闡述瞭自己對產品與管理的思考。一方面,他重申瞭效率至上的價值觀;另一方面,他也打破瞭外界對其產品之神的人物設定。因為神不會犯錯,而隻有不斷思考和修正才能讓產品保持活力。以下為演講全文:各位 WXG(微信事業群)的同事們,大傢早上好!又到我們一年一度的領導力大會。大傢都看到,我們微信團隊膨脹還是比較快的,有 1500 多人瞭。對此,我昨晚跟 Tony 聊瞭一會兒,大傢都有一個很大的擔心就是,當一個團隊規模特別特別大的時候,很多行為方式一定會進入一種“組織化”的行為方式,要想保持自己特別好的一些特色就變得特別不容易。在這裡,我跟大傢特別推薦一本書,叫《人類簡史》。之所以剛才想到這本書,是因為這個書裡面揭開一些事情的謎底,比如,他說當人類在遠古時期,任何一個村落隻有 150 人左右,因為當時沒有語言這樣一個工具,一旦超過 150 人,就沒有辦法維系起來一個人群。
你想象一下,如果沒有語言做工具的話,確實隻能存在非常簡單的交流方式。所以他說,我們的記憶裡面隻適合處理 150 人以內的人際關系,一旦超過 150 人的時候,它就變成一個社會化的組織。這個時候對個體來說是不太舒適的,已經超過瞭他的舒適區。當超過 150 人,這個時候就要靠一種語言能力、想象力或者一種對規則的想象力來維持這種關系。我們其實就在這樣一個過渡階段,當我們人數超過 150 人的時候,我們的組織方式已經跟以前完全不一樣瞭。我記得在南通的時候,包括這裡很多從南通過來的同事,都會有很深的印象,覺得有一些反差。在南通的時候大傢都在一層樓裡面,每個人都是隨便走幾步就到另一個人座位上去瞭,要討論問題隨便找一個白板就開始討論瞭,那個時候大傢感覺有特別高的效率。但是現在大傢覺得要做一個溝通還要先做預約,或者先開一個視頻會議等等,這裡帶來一個對不光是我們組織、對所有組織都有很挑戰的事情,對於幾百上千超過人類自然承受能力的這個規模來說,大傢怎麼樣能夠保持一個很高的溝通效率、或者一種很緊密的人際關系。關於這個問題仔細探討的話,所有組織行為學、各式各樣的公司管理的哲學都會討論的是這個問題。我擔憂的是,我們作為一個上千人的組織,如果當成 10 個 150 人團隊的話,我認為它會有非常高的創造力,如果當成整體 1500 人,我特別擔心它在創造的能力上會不會反而有一些衰退。我今天就想這麼兩個主題跟大傢做一下我自己的思考和分享。做什麼取舍是有意義的大傢也知道,一個大公司需要有KPI,公司高層需要有這樣一個商業目標,但是,如果我們很多同事直接采取瞭高管的工作方式來工作,特別是把很多目標數字化,這個是不太合理的。在 QQ 郵箱開始快速發展的時候,我記得在內部還過一次分享,當時我說瞭一句話,叫做我們達到瞭 KPI 是我們產品的副產品。所謂副產品就是說,我們真的把這個東西做好以後我們的 KPI 自然就達到瞭。早期的微信團隊也一直是圍繞這樣一個思路在工作。但是,當我們的團隊變大以後,這個思路其實是被動地慢慢發生瞭變化。這個在我自己經常會感受得到,因為很多同事跟我討論一些產品或者業務方向的時候,往往會給出一些證據,這些證據是用數字證明——這個是對我是有沖擊的。我說的沖擊是說大傢在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上有一些驅動力,不是來自是不是在做有價值的事情,而是來自於我們能做到一個多高的數據,那我會覺得有一點危險。我舉幾個小的例子,首先是一個好的。去年在春晚的紅包大戰裡面,我們並沒有把競爭當成一個大戰來看待,但是競爭對手會把這當成一個大戰來看待,對方 PR 說一定要在數據上要超過我們。我記得當時團隊在開會說,我們今年的策略是什麼,我很高興大傢最終定下來一個策略是說,我們今年的目標是怎麼樣幫助用戶更高效的搶到紅包,更高效的、而不是說最終體現為一個數字非常大,這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思考點。如果我們是為瞭讓數字變得很大、更多人搶更多次數、花更多時間,那我們整個產品邏輯裡面就會圍繞這個目標去做,我們會讓用戶搶 100 次才搶到一個紅包,這樣參與人數次數最多。如果讓用戶高效搶紅包,我們產品邏輯就變成瞭廢除瞭所有的多餘過程,讓用戶盡可能少的花時間在微信裡面。這兩個產生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對用戶來說,花盡可能少時間搶到紅包,但是他是最愉快的,但是數字上相比而言不是最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後來結果大傢也看到瞭,反而是說我們采用這樣一種對用戶有價值的做法,最後獲得瞭口碑都特別好,當然數據也會很好,不會不好。這裡反映瞭一個點,你用一個不同的目標驅動的話,產生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從來沒有給公司領導反映我們的 KPI 有問題瞭,反而現在很多同事往往是聚焦在數據的目標上,這是大傢要反思一下。我跟技術團隊討論問題時候也說,不要太關註用戶的增長,因為這是一個很自然的增長,我們更應該關註我們給用戶做瞭什麼事情。滿足瞭他們某一種使用的需要、愉悅的需要,更加應該關註這個方面。
其實,大傢會看到即使在微信裡面也會有很多不合理的東西存在,有的地方還大行其道。之所以說大行其道,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說即使在我們 BG 內部,我並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同事跑過來說,某一塊讓整體的微信使用體驗差瞭很多,我們不應該這樣做,大傢隻是默默忍受瞭,如果這樣做,不管是商業的原因還是什麼原因,一定有它的道理。自己也不爽、認為很不合理的東西,但是大傢不會跳出來說這個是不對的,我們應該把它改掉——像這樣的點我反而是覺得特別可怕的事情。我舉一個內部不好的例子。比如城市服務,城市服務作為微信裡面一個入口功能也挺重要,去年制定年度目標的時候,團隊給我拋出一個年度目標,這個年度目標我一看就吃瞭一驚,因為我沒有看到這樣的年度數據。什麼樣的目標呢?列出來明年要達到年訪問量、年 PV 達到多少……我說怎麼會有一個年 PV 這個說法,我沒有聽說過,我隻聽過日 PV,最多聽過周 PV。團隊解釋說如果說日 PV,那個數據太小瞭,不好看,我當時有點啞口無言瞭。這看起來是一個技巧,但是我希望同事少用這樣的技巧。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日 PV、日 UV 在增長,也不願意看到一個很大的年 PV 這樣的數據;我們應該看到城市服務裡面每一項服務它的質量、可操作性越來越好,也不想看到這裡面進來的次數有多少——就像剛才說的,因為當我們提出一個目標方向,我們努力方向一定會隨著這個目標改變,當提出一個純數據目標,努力方向可能會圍繞這個去做。昨天跟 Tony 聊天,Tony 說微信有一個特別大優點,就是商業模式建立的比較幹凈,不是在透支流量狀態下做的。之前我一直沒有想這一點,我覺得這不是應該的嗎?Tony 一說我才想到,大傢發現我們在微信裡面流量方面其實是非常的保守、非常謹慎的。我們所有業務不管是商業還是非商業的,我們去衡量它對用戶具體帶來價值是不是真的很大,然後再決定要不要使用這個流量。就像大傢看到微信廣告的表現一樣的,上次在公司會議上連 Martin 都說這裡廣告的空間特別大,原因是這裡的流量根本沒有完全釋放出來。事實上,大傢會看到從微信廣告上線到現在,沒有一個平臺廣告產品能夠像微信朋友圈廣告這樣做到幾乎沒有什麼用戶的抵觸,甚至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用戶說為什麼我看不到一些廣告,他能看到——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效果。並不是我們刻意要達到這樣一個效果,而是說即使我們考慮像廣告這樣非常商業化的東西的時候,我們首先考慮的是用戶是不是把它當成一個很友善、很好的一個功能在使用,而不是說我們去測試一下用戶的忍耐力下限、一直到擊穿它為止,我們不是這樣想問題。所以對於這一塊建議大傢多一些思考,其實很有意思,你會發現任何時候都有一個分支道路讓你去選擇,看你用什麼樣的方法去做選擇。在去年公開課我對外說瞭一個觀點,好的產品是讓用戶用完即走,業界反饋說你們微信太矯情瞭,因為你們用戶這麼多,誰也離不開瞭,所以你們可以這樣說。其實真的不是這樣子,在我看來任何一個好的產品就是一個好的工具,好的工具就不應該黏住人,是應該幫助用戶非常高效率完成他的任務,而不是說用完瞭還要拿到手裡玩一會兒、多用一會兒,那不是一個很高效的表現。但是對這樣的一些想法的話,我特別希望它能夠根植到大傢意識裡,時刻想一下什麼是我們做的對用戶有價值的事情,我願意在這個點上反復跟大傢說這個東西。敏捷性和小團隊密不可分我今天想分享第二個點是關於我們的敏捷性方面。因為這裡很多同事沒有經歷過 QQ 郵箱時代,我先跟大傢講一講 QQ 郵箱的故事。其實, QQ 郵箱經歷過一個很波折的過程。2005 年當我們接手 QQ 郵箱的時候,當時 QQ 郵箱在中國排名很靠後,沒有人重視,可以說接手過來是一個爛攤子。當時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爛攤子,畢竟排名十來名數據上也是挺大的。於是,我們組織瞭團隊做這個事情,目標是把 QQ 郵箱做好。我們在第一年的時候就努力去做這個事情,其實大傢也很投入,用的方法也是最“正統”的方法。比如,我們會去研究競爭對手的產品、研究世界上最領先的同類產品,並且嘗試去學習它,把功能做得很復雜。當時這一塊領先的產品是微軟的 hotmail,我們就想我們要做中國的 hotmail,然後我們就去做。怎麼做呢?認為當時公司有非常科學的流程管理,有非常科學的整個研發設計一套方法論,我們就用這個方法論來做吧……最後做的結果是非常失敗。因為用戶進來發現產品非常慢,每一個操作又很煩瑣,所有功能看起來都沒有什麼亮點,因此用戶很快就流失瞭。但是呢,每次公司內部匯報裡面,我們都有很多東西可以說——我們這個月又做瞭什麼新的東西,整個技術水平又往前邁進多少步,等等。
我現在回想起來那一年我們做的所有事情,用一句話來概括是“一個非常平庸的團隊用瞭一些非常平庸的方法去做出來一個非常平庸的產品”,而且是不知不覺的。所謂不知不覺的就是說,我們不知道自己做得有多糟糕,我們隻是覺得自己用的是最合理的、大傢都用的方法,我們沒有犯什麼錯。這裡還是有幾位郵箱的老同事,這幾位老同事應該回想一下,大傢不會認為我們 05 年多的事情有什麼離譜、出格的地方,我們該做的都做瞭,和我們大傢現在做的事情可能真的是一樣的。但是你回頭看、或者對比來看才會知道有多糟糕。我說這一段話應該引起大傢非常非常大的警醒,因為我引申的意思是說,也許現在大傢做的事情就跟我們當年郵箱團隊開始階段做的事情一樣:大傢做一個非常平庸的事情,最後產出非常平庸的結果,隻是大傢現在沒有感知到,大傢還以為我們在用一個很好的方法在做一個很好的事情。等到時間過去瞭,等到我們遭遇失敗瞭,大傢才會想到原來我們所有方法都是錯瞭。在 06 年的時候因為糟糕到瞭極點,物極必反,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想辦法來解決它瞭,反而團隊開始去思考說我們怎麼樣讓一個觸底的東西能夠反彈上來,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在 06 年的時候,郵箱團隊開始思考這個危機,認為再按照現在的方式推進是不行瞭。我們要不讓它死掉,要不重新找到一條出路。當時放手一搏,成立瞭一個很小的團隊,大概 10 個人的團隊,有幾個後臺開發,有幾個前端的人員,人員非常精簡,跟我們微信起步時非常類似,人員精簡到什麼地步呢?除瞭後臺以外,我們把這些人做到一起也就十來個座位,大概 2、3 個 web 的開發,2、3 個產品,1、2 個 UI,還有 1、2 個測試,他們組成瞭我們定義為敏捷團隊。實際上,就這麼小的一個團隊在後面幾年裡面做的事情遠遠超過之前幾十人的努力,這個小團隊是怎麼樣工作的?這個小團隊是當時用瞭一個方法,叫敏捷項目管理,這裡可能在座的一些同事都已經不太瞭解這個詞瞭,但是當時在騰訊挺鼓勵用這樣一種方法,我建議在座的如果沒有去好好研究過的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我們真的做到一種非常敏捷的一種項目的推進方式。但是在座大傢可能意識不到,因為我們手頭做的事情,包括微信,還在快速增長,離觸底還很遠,大傢沒有機會感受到這種情境。這裡所謂的敏捷是什麼意思呢?是真的非常快。在座有幾個同事是當時這個小團隊裡面的,幾乎大部分人都在,其實大傢有空可以跟大傢多交流一下,如果回想起來大傢可能會覺得、我自己也覺得那個時期過的非常愉快。為什麼非常愉快?因為對我自己來說,很有滿足感。當我頭一天晚上發現我們這裡有一個東西要改一下,我發一個郵件出去,有的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就發現這個東西改過來瞭,已經上線瞭,大多數一個星期上線是不誇張的,無疑這是一種很爽的感覺。現在你們在座的可能是體會不到這種感覺,就形成瞭一些問題。我有一天跟公眾平臺同事開會的時候就說到當時郵箱的案例,有一天晚上我發瞭一個微信說:有一些用戶反饋說,公眾號回復裡面隻能看到讀者評論的次數有多少次,但是看不到作者再評論的有多少人贊,這個事情存在很久瞭,為什麼沒有加上?應該早一點把它加上。但是同時我多瞭一個念頭,我說這個需求可能大傢會做一個計劃,排一個流程出來,可能要等到兩個月以後才會加上去。於是,我就多加瞭一句話,必須一個星期以後上線,結果過瞭兩天大傢告訴我這個東西已經上去瞭。如果按照日常的習慣,我們加一個東西真的要兩個月瞭,但是其實非要兩個月嗎?其實並不是這樣子的。而是說大傢習慣瞭改一個東西是很大的事情,那麼它真的需要兩個月。可是,在當時 QQ 郵箱起來的時候真的不是這樣一個速度。如果這樣的話,它可能也就起不來瞭。講到這裡,我感觸特別深。當然也有可能人數來決定的,為什麼我老是說特別懷念 150 人的小團隊,因為當我們人數增多的時候,我們自己會制造出很多流程出來。我們自己會習慣自己這種效率,而對一個非常小的團隊來說,他不需要開會、也不需要幹嘛,大傢坐在一起,扭頭就可以說有一個問題我們解決它吧。在這種敏捷方面,我們可能在離敏捷的方向越來越遠,但是我們自己並不覺得。越來越遠的後果是,我們自己都覺得我們做的事情沒勁,因為你今天想到一個很興奮的主意,過瞭一個星期你自己也會淡化它。敏捷帶來一個最好的心理感受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可以想一些與眾不同的點子,然後我們可以很快就看到效果,因為我們可以很快把它上線瞭,然後可以去驗證,如果不對就下線,如果還有改進餘地,下個星期再去改它。如果改瞭還不行,那繼續下線,如果改瞭行,它一定很好……這是一個能夠持續實現你的想法的過程。但是如果說有一個很好的點子去嘗試一下,然後大傢討論一下說好吧,那我們嘗試一下。然後過瞭兩個月還沒有排上去,然後第三個月發佈瞭,你可能對這個事情沒有激情瞭,發佈瞭你也不會看它瞭。比如剛才這個小例子,作者回復要不要贊的問題,他們說剛剛討論過這個問題,隻不過大傢有一點分歧,到底是讀者的評論點贊的數排在前面還是作者的點贊排在前面?這個大傢有分歧,所以就放下瞭,放下就不知道什麼再揀起來瞭。這裡的區別就是說,如果大傢真的做到很快速的、很敏捷的迭代的話,我相信這裡的意見分歧並不是一個問題。相反如果心裡覺得任何一個想法都要經過三個月才能夠看到的話,那包括我自己也對這個想法可能就失去瞭熱情,因為你過瞭幾個月都忘記這個事情瞭。
在郵箱從 06 年、07 年開始進入這樣一種敏捷項目推進方法以後,後面幾年每年都是一個非常高速的往上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就像一輛汽車有瞭發動機、有瞭足夠汽油就會自己一直跑下去,是這麼一種感覺。後面幾年,我們一直保持這樣快速迭代、快速上線、快速驗證想法這樣敏捷的方法,團隊運轉也非常順暢。當然跟微信比起來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當時郵箱團隊一直沒有怎麼樣快速增大,所以不會遇到人很多的問題。微信這裡其實因為有人數的問題,雖然我們也盡可能說把一些人員做一些拆分、分解,盡可能是一種小團隊運作方式,但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部門內部大傢的方法論越來越常規化,所以大傢提每一個東西可能都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甚至大傢都覺得遙遙無期的排期。這裡當然我並不是說我看到我們的不足,其實更多的是我特別希望讓大傢瞭解還有一些方法論是大傢沒有掌握到的或者說還沒有意識到的,如果我們隻是這樣一種按部就班往前推進一些事情,我們可能會陷入一個危險裡面而自己不會覺得,特別是微信本身還在一個上升過程裡面,大傢會覺得非常的樂觀。我想我們在做郵箱的時候,其實一直有一個很強大的競爭對手在前面,網易郵箱,我們要不斷追趕它,這是有方向感的。但是對微信來說我們並沒有這樣一個外部對手立在那裡給我們一個警醒,這也是需要我們自己給自己警醒的。所以關於敏捷開發我特別希望大傢能夠多去做一些嘗試,其實這個嘗試並不是需要大傢說一定要把項目剝離出來幾個人來做才行。它更多是一種方法論,而不是具體的一種形態。關於人才輪崗最後,我也想附帶提一下對於人才、對於組織的一些思考。大傢也知道 BG 做瞭一個活水計劃,HR在這塊一直花瞭很多精力來推進。當我們人數很多的時候,其實多一些輪崗是對大傢都有幫助。之前大傢是說我在一個崗位,我就一直這麼做,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我可能做這個事情好幾年、十幾年都是有可能的。但是這可能是不太利於組織活躍度,也不太利於個人自我成長。最近一年我跟 HR 一起嘗試說,我們有沒有一些新的機制能夠幫助組織裡面的人員流動的更加順暢。從我自己角度看過來的話,我反而是覺得大傢在團隊裡面經受的鍛煉或者錘煉是不夠多而不是說太多瞭。這裡如果有一些方式讓大傢用同樣的時間,但是經歷更多、思考更多,確實是沒有壞處隻有好處的。所以對於 BG 的同事大傢用活水計劃去讓一些想要去轉一下崗位的人他沒有後顧之憂可以非常自由的轉,同時我們也上升到總監這個級別,我們也制定出一個 BG 內部的措施說,我們 BG 的總監如果沒有經過輪崗是不能往上晉升的,必須要有輪崗的經歷。
可能有些同事會覺得這樣會不會不太舒服,當然不太舒服,超出一個人舒適區域,必須面對新的挑戰。但是以後你回頭來看的話,這樣的結果其實是有好處的,在座的都是 leader 以上的基層、中層管理幹部,大傢以後也會面臨這樣一個輪崗的問題,所以在這裡先跟大傢做一個心理上的準備。在座特別是 leader 這一級的同事其實可以多想一下,通過一種輪崗的方式讓自己接觸更多的鍛煉。總結一下,我今天想要分享的主要是兩個點:第一,關於對我們產品、我們業務思考方向是不是真的從用戶角度來出發來考慮;第二,關於敏捷性,大傢自己也可以看到,即使對微信來說,我們的前期迭代很快,後面迭代速度確實變得越來越慢,所以這也是需要大傢做一些思考的。除此之外,我也再次鼓勵內部加強活水,支持輪崗。謝謝大傢!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10/KoA7nWnVJPls5p5g.html

除瞭《人類簡史》,微信張小龍還讀過哪些書?

援交
外送茶
魚訊
外約
外送茶
昨天,一篇關於張小龍最近在微信內部“領導力大會”上的分享總結文《張小龍最新內部演講:警惕 KPI 和流程》刷爆朋友圈。 (關註唯物公眾號(ID:okweiwu)即可查看原文)文章中張小龍介紹瞭自己對於微信團隊越來越大,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的“組織化”行為方式的引入會降低團隊整體敏捷性的擔憂。為此,張小龍向內部同事推薦瞭《人類簡史》一書,這本書中介紹瞭在原始社會,由於缺乏語言交流工具,村落團隊內部最多隻能維持在150人左右。而現在,整個微信團隊的內部員工已經達到1500人,如何保持“小團隊”應有的創造力?圍繞這一點,張小龍給出瞭自己的思考。(人類簡史封面截圖,溫馨提醒:人類簡史有多個版本,別買錯瞭)一直以來,張小龍都是以一個超級產品經理的身份為人所熟知。作為微信的締造者,張小龍習慣從書本中獲取對世界、人性的認識。在一些公開場合、還有比較私人的飯否博客上,張小龍曾多次根據他所閱讀的書籍裡的內容展開有深度的思考。那麼,除瞭《人類簡史》之外,張小龍還讀過哪些書對於這些書又有怎樣的思考、評價呢?《怪誕行為學》本書作者為丹·艾瑞裡,本書主要介紹生活中一些莫名其妙舉動的背後都有經濟力量的作用。作者用用輕松幽默的方式告訴我們這些行為背後究竟是為什麼,又該如何改變。對於此書,張小龍點評:

丹·艾瑞裡在《怪誕行為學》中,用大量的歷史案例與實踐經驗證明:在很多時候,不是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影響市場價格,而是市場價格影響瞭消費者的預期,進而影響購買。

《史蒂夫·喬佈斯傳》張小龍是喬佈斯的“擁躉”,這個不是秘密。所以對於這本史蒂夫·喬佈斯唯一授權的官方傳記,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第一時間閱讀。內部傳言,張小龍會要求他的產品經理人手一本《喬佈斯傳》。張小龍曾多次在飯否上分享他看本書過程中的一些想法,比如:(請忽略英文單詞大小寫錯誤問題,張小龍就是這麼寫的)

“有些傻逼用的的方法很傻逼。比如jobs,當他最終決定iphone不能換電池的那一刻,他突然懷疑這個決定是否太傻逼瞭。但話已出口,不能收回,因此他隻能用更傻逼的方法來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那就是讓iphone成功。他做到瞭,以此證明瞭他人是更大的傻逼。”

他將自己看成個藝術傢,這使他對設計的激情不斷地增強。80年代早期設計初代麥金塔電腦時,他不斷強調,設計應該“更加友好”。這個理念,與當時電腦硬件工程師的相左。他的解決辦法是把Mac的前臉做得有點像人臉,他甚至把顯示器上的塑料條做得薄瞭些,使它不會像張粗眉的尼安德特人臉。

看完《喬佈斯傳》之後,張小龍在飯否上評價:“喬佈斯傳講的是一個色盲終其一生對色彩孜孜以求的故事。對於喬佈斯,張小龍評價,

“老喬是一個自戀狂,色彩偏執狂,形狀偏執狂,玻璃偏執狂,暴躁偏執狂,迪倫偏執狂,披頭偏執狂,反媚俗偏執狂,套頭衫偏執狂,封閉偏執狂。”

《女人的起源》張小龍習慣去研究產品、以及產品背後的人性,尤其是女性群體。對此,他曾在飯否上表露過微信產品的用戶戰略,那就是先吸引女性用起來,再來帶動男性使用。

“appstore上那些排名上串很快的“劃去外衣”類軟件,雖然上得快,但是掉下來也很快。我們不想這樣,所以我們的策略是,吸引女人,先讓女人用起來,再讓她們去帶動男人。”

基於對女性用戶的研究,他還在飯否上引用過《女人的起源》一書中對於人類進化的描述。

“有一段時間,由於地球炎熱,類人猿從陸地轉而長期生活在海灘裡避暑,導致,頭發長長,便於嬰兒抓握;嬰兒抓握力大;男人的頭發沒有用處因此禿頂;體毛褪去以減少水中阻力;皮下脂肪長出;大拇指和食指之間出現鴨蹼;最重要的是,在淺水中為瞭便於移動而導致瞭直立行走。《女人的起源》 ”

本書從女性的角度對人類的史前史做出瞭推測性的重構,內容極富革命性和破壞力。張小龍對此書非常推崇,曾在騰訊內部的分享演講中推薦這本書,他說:“如果你們對女性的心理研究不透徹的話,你就損失瞭一半的用戶。”《性別戰爭》這是一本講述生物性行為各種進化模式及當代生物各大進化理論的學術著作,書中的動物們向博士傾訴性愛生活中的種種困擾,博士將融合瞭生物進化方面知識的回答,為動物們解疑答惑,把關於性的進化生物學寫得生動靈活。對於這種另類的介紹方式,張小龍點評“性別戰爭看得人很歡樂。”《黑天鵝》本書介紹生活中隨機性事件隨處可見,在資本市場也是一樣。人們總是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經驗和不堪一擊的信念來解釋不可預測的事件;即便是精於算計的專業人士,也難保不被隨機性愚弄,其實我們應該做的是順應這種不可知的未來。對於本書中的一些觀點,張小龍表示瞭認同。

“《黑天鵝》裡總結得太好瞭:人有天生的歸納能力來將復雜事物模型化。但這也導致人的認知誤區,沒有見過黑天鵝就認為天鵝都是白的。”

“《黑天鵝》讓我知道我是如何被我的經驗和直覺所愚弄瞭。”

《失控》和《科技想要什麼》張小龍對於KK (凱文.凱利)的書也是極為推崇。在飯否上,他多次提到《失控》和《科技想要什麼》兩本書裡的觀點。甚至有說法提到,張小龍在面試產品經理的時候,會把是否讀過《失控》作為合格的前提條件。張小龍曾說過:“ 如果做互聯網產品的不看一下這本書(《失控》 ),我認為知識是不全面的。他從生物學、社會學的角度描述瞭一種群體效應,總的來說,結論是群體的智商低於個體智商。”在飯否上,張小龍曾提到:

“KK在《失控》中描述道,把人關進黑屋子裡一天,人就會因為感知不到現實世界而使頭腦胡思亂想而瘋掉。這讓我陷入瞭沉思,俗稱胡思亂想。 ”

《自私的基因》這是一本有關社會學方面的科普書籍。 對於此書,百度百科給予瞭這樣的評價:“道金斯(作者)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貢獻在於,把根據自然選擇的社會學說的這一重要部分,用簡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橫生的語言介紹給大傢,這是第一次。”為瞭找這本書,張小龍翻遍瞭當當,最終卻沒有找到。看完這本書後,張小龍深受影響,以至於在飯否上說到:

“〈自私的基因〉搞的我看神馬都是用基因自私理論來分析。 ”

“想法如同基因,有生存價值的想法最終會取得傳播的勝利。這是《自私的基因》裡關於文化基因的觀點。”

除瞭以上一些書籍之外,張小龍還有提到自己讀過的《演化:跨越40億年的生命記錄》 、《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瞭我們的大腦》、 《異類》、《不自由的公司》等書籍。不過,他還提到到過兩本與李開復相關的書,《世界因我而不同》和《微博改變一切》。對這兩本書,他更多的是調侃:

“ 《世界因我而不同》,這個自誇太厲害瞭。以後我的傳記就這麼起名鳥。”

“開復竟然寫瞭本《微博改變一切》的書。我很佩服他竟然能就微博寫出那麼厚一本書出來。”

看完以上的整理,想必大傢和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一樣,對張小龍愛讀書的習慣印象深刻,但是他本人卻不以為然,有飯否記錄為證:

“昨天一眾同事說我博覽群書,我很慚愧,心想,其實是你們丫的一年到頭都讀不瞭兩本書,讀的一本還是機場買的。”

讀書少,果然是要被嫌棄的。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10/GX91gQ76ZXUhu7Z0.html

“演講”刷屏,張小龍如此回應那些反駁他的聲音

電子菸
電子煙
電子菸

昨日,「唯物」第一時間編發瞭「張小龍最新內部演講:警惕KPI和流程」,閱讀量分分(≈480)鐘沖到瞭 10 萬+。但也許是因為文中觀點牽扯到每個人熟知的 KPI 和流程,所以即使江湖地位在那擺著,看官們依然眾說紛紜。
不過張小龍顯然早有準備,當“不同的聲音”在「唯物」的評論區出現之後,他又不知疲倦地一一作瞭回應。以下為對話實錄,由「唯物」整理(略刪減):林:KPI和流程並不是原罪,但分崗位和制定是否合理,舉個荒繆點的例子,給派出所長制定績效考核,每個月必須破50個案子,完不成KPI就撤職,然而該地區一向太平,平常案件都沒幾個,那你們說最後事情導向會如何?張小龍:一個大公司需要有KPI,公司高層需要有這樣一個商業目標,但是,如果我們很多同事直接采取瞭高管的工作方式來工作,特別是把很多目標數字化,這個是不太合理的。因為當我們提出一個目標方向,我們努力方向一定會隨著這個目標改變,當提出一個純數據目標,努力方向可能會圍繞這個去做。大傢在思考問題的出發點上有一些驅動力,不是來自是不是在做有價值的事情,而是來自於我們能做到一個多高的數據,那我會覺得有一點危險。星辰大海:標題黨,敏捷開發難道不是方法論,不是一種流程張小龍:這裡所謂的敏捷是什麼意思呢?是真的非常快。當我頭一天晚上發現我們這裡有一個東西要改一下,我發一個郵件出去,有的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就發現這個東西改過來瞭,已經上線瞭,大多數一個星期上線是不誇張的,無疑這是一種很爽的感覺。為什麼我老是說特別懷念 150 人的小團隊,因為當我們人數增多的時候,我們自己會制造出很多流程出來。我們自己會習慣自己這種效率,而對一個非常小的團隊來說,他不需要開會、也不需要幹嘛,大傢坐在一起,扭頭就可以說有一個問題我們解決它吧。唐穎嬰:敏捷還是有適用性的,在一個不合適的團隊強推敏捷隻會帶來災難,敏捷的本質是快樂開發,但相當多的產品經理在學習瞭一套所謂的敏捷項目管理以後,把痛苦的偽敏捷當作敏捷灌輸給公司管理層,導致項目淪為產品經理籠絡行政權的手段。張小龍:2005 年當我們接手 QQ 郵箱的時候,其實大傢也很投入,有非常科學的整個研發設計一套方法論。我現在回想起來那一年我們做的所有事情,用一句話來概括是“一個非常平庸的團隊用瞭一些非常平庸的方法去做出來一個非常平庸的產品”,而且是不知不覺的。在 06 年的時候因為糟糕到瞭極點,郵箱團隊開始思考這個危機,成立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10/bTcO9ehxWOM7AlEJ.html

微信小程序動瞭誰的蛋糕,又會把蛋糕分給誰?

外送茶
援交
援交
魚訊
外約

“我們認為一個好的產品是應該是用完即走的…大傢同意嗎?”張小龍問。
“同意。”有人回應。“說同意的都是沒有認真思考的。”張小龍說。

這是今年年初發生在微信公開課上的一幕。隨後,張小龍解釋道,“事實上所有的產品都是工具,好的工具就是應該最高效率地完成用戶的目的,然後盡快地離開。”所以,他的歌詞大意是,時間是有質量的,粘性是結果,不是批判標準,問題的本質是效率。也是在那場公開課上,張小龍透露,微信在琢磨一個新的東西——應用號。毫不令人意外,大半年過後,當“應用號”推出內測版時,刷爆瞭互聯網從業者的朋友圈。
為什麼是微信?第一篇刷屏的文章——《微信應用號來瞭》——來自小道消息,被頂得最高的評論是:

“實時關註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傳播速度快得嚇人,微信一個小動作對互聯網人來講,就是國務院出臺的新政策!又一波浪潮已來,大傢準備好上船!”

此情此景,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是微信?最便宜的答案無非是:微信的用戶基數大,用戶在微信上的停留時間很長。相比於其他平臺,白鷺時代的 CEO 陳書藝告訴雷鋒網:

“其實之前,UC、百度、QQ瀏覽器都推瞭所謂的‘輕應用’,但是有兩點微信和他們是不一樣的。
第一,他們的導流還是以用戶搜索的行為習慣為主,移動端延續瞭PC端的使用體驗,而微信的小程序,它其實是一個介於網頁和原生應用之間的東西,體驗比網頁好很多,無限接近於原生應用。
第二,微信是一個用戶使用頻率很高,而且很信任的應用。使用微信,用戶就必須授權拍照、通訊錄、位置、螺旋感應等權限。如果是其他的應用,用戶未必會開放這些權限。”

以上,微信是民意所歸。動瞭誰的蛋糕?微信小程序內測版推出之後,知名程序員霍炬表示,“微信把自己整得和App Store一樣,還得審核,蘋果怎麼想?真是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但顯然,在這方面微信和蘋果是有過溝通的。半年前的“應用號”變成如今的“小程序”便是兩者博弈的產物。證據是馬化騰在張小龍朋友圈寫的那句——“蘋果不讓我們叫應用號,也許是一件好事。”另一種觀點是,蘋果和騰訊之間遲早會打一架。在陳書藝看來,微信的確凌駕於硬件之上建立瞭自己的生態。它會考慮到蘋果的政策,或者做一些利益上的交換,但微信已經大到有話語權的程度的,這是蘋果必須尊重的事實。極端一點去假設,如果蘋果封殺微信,會不會對用戶購買手機造成影響?突然讓人想起6年前的3Q大戰。回頭來想,如果事實證明,微信能用更低的成本為用戶提供同樣的價值,那蘋果損失瞭什麼?無非是那些本就不屬於他的開發者,以及附帶的利潤。無解。當然,這是個高維的話題。將微信拉回超級App陣營,小程序又會動誰的蛋糕?還是超級App。陳書藝告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特別是服務類的和資訊類的App,像今日頭條。它上面的文章,大多數情況也是靠朋友圈在傳播,如果微信能夠直接提供同樣的服務,微信會切走很多用戶的使用時間。”

在張小龍看來,微信是一個平臺,但不是流量平臺,公眾號的本質是,希望在這個平臺上湧現出更有創造力的事情。換句話說,同樣有創造力的事情,他不介意用微信的方式去實現。
理論上,這和開發者的利益是不沖突的。微信既能給它帶來用戶,又能給它提供更好的基礎服務,比如支付。但敏感的是,在微信這麼“有節操”的平臺上,開發者若想像原生應用那樣獲取用戶信息,那是不可能的。這個博弈如何展開,似乎可以參考當年喬佈斯去說服各大報業擁抱App Store的故事。在利益最大化面前,所有的執念都不再重要。把蛋糕分給誰?
追溯風口,App創業已經是4年前的事情,一個冷酷的事實是,“做第三方獨立APP,未來成為獨角獸的可能性很小瞭。”陳書藝表示,“現在頭部的工具型APP絕大部分都得歸順或者死磕,比如日歷,新聞,天氣,大姨嗎之類的。”而反觀HTML 5,其實它是爆發過的,有意思的是,那次也是在微信上。

“我們2014年的‘神級包’就是因為朋友圈傳播火的,當時出現瞭將近20款超過1000萬DAU的小遊戲。但是在去年,微信對朋友圈傳播做瞭嚴格的限制。”

當時,陳書藝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那些東西任它去傳播其實是不合理的,微信收口之後肯定是為瞭制定規則再開放,因為用戶需求就在那。”
與這種需求相呼應的是,陳書藝看到,非常多的Android和iOS開發者,現在都在學習HTML 5的技術,

“趨勢在這擺著,它是一個更通用的技術,小程序開起來之後,肯定在這方面的人才需求會更多一些。我們後臺的開發者,今年的漲幅比去年、前年還要高,已經有超過10萬個開發者在使用我們的工具。而且今年我們接到特別多的需求,比如介紹HTML 5的工程師,以及培訓。”

開發群體的遷移實際上並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

“回想一下PC年代,其實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比如金山當年招的工程師都是寫軟件的,待遇都很高。但後來那些垂直類的服務全都做成網站瞭,用戶通過搜索獲得服務,所以後來相當多的軟件工程師就失業瞭。他們就隻能重新學習怎麼去制作網站。”

陳書藝相信,在移動端一定會發生同樣的事情。結語公眾號養活瞭數以萬計的自媒體,但這卻並不是張小龍的本意。他在年初那次演講中表示:“我自己是很多年的程序員,我覺得我們應該為開發的團體做一些事情。”這就是“微信小程序”的由來。至於它的樣子,大概是“類似於公眾號,但比公眾號更便捷,更好找,更容易使用的形態”,張小龍表示。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9/XLfgtoi8zgBj0QEu.html

微信推出“小程序”:應用分發的下一幕,開發者將要何去何從?

援交
外送茶
魚訊
外約
外送茶
9月22日凌晨,張小龍在朋友圈公佈“小程序”,即之前提出的微信應用號,“小程序”是一種新的應用形態,無需下載即可使用應用,使應用“觸手可及”。“小程序”已經正式開始內測,這也讓人聯想到瞭騰訊的應用商店應用寶。在22日的騰訊合作大會現場,應用寶宣佈深化“應用+”並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同樣直指“觸手可及”的內容和服務直達分發形態。微信“小程序”和應用寶“應用+”狹路相逢,騰訊的部署值得玩味。移動互聯網帶來瞭移動應用生態的繁榮,App呈現出爆炸式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移動創業之中。但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開發者的處境如今已日益艱難,新的機會在哪裡?這是長期困擾開發者的一個問題。本次大會應用寶主辦的應用論壇上,或許已經給出瞭答案。同時升級背後,應用寶和微信在思索什麼?在今年1月的微信公開課活動上,張小龍拋出瞭“應用號”的概念,在他看來,微信公眾號的本意並不是傳播內容,而是要提供服務,「我們在討論一個新形態,叫應用號。用戶關註應用號,就像安裝一個App一樣。」無獨有偶,在2015騰訊全球合作大會後,應用寶發佈“應用+”戰略,計劃通過體驗式分發和直達式分發將App內的內容與服務提煉出來,重新組織呈現,然後直接送達給用戶。而繼“應用+”戰略正式推出一年後,應用寶則宣佈再次全面升級應用+戰略,並提出瞭新型的”機器人分發”模式。微信的“應用號”小程序也揭開瞭神秘面紗。根據今年應用論壇上,騰訊移動應用平臺總經理周濤介紹,以往當用戶通過應用寶搜索“打車”,隻會出現滴滴、Uber 等App,但加入機器人分發功能後,新的小滴機器人在應用寶中可以直接提供一鍵打車服務。而更厲害的是,用戶完全可以通過語音和機器人對話。在小滴機器人被喚醒後,它會自動出現在應用寶機器人列表中,隨時恭候用戶再次使用。從產品角度來看,無論是新的應用+戰略還是應用號,其實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核心思想都是將一些不太高頻的應用嵌入平臺後直接向用戶提供服務。騰訊的目的都旨在將內容和服務更好的與用戶進行連接,並希望用戶的一切行為都停留在騰訊帝國之後。這也是騰訊「連接一切」的戰略體現,而這背後的邏輯則值得我們深思。雖然如今的移動應用生態仍然非常繁榮,但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5年期間,Top100的應用所獲得的流量從61%增長至69%,流量向頭部應用匯集的趨勢越發明顯,這意味著新進入的開發者已經很難再獲得用戶和流量。虎嗅網創始人李岷說過,“現在我們的移動應用已經進入瞭一個有大量應用得不到發現,得不到傳播的時代,我們今天共同的任務就是共同大戰僵屍。”隨著移動互聯網用戶群的分層細化,用戶的需求也開始越來越垂直細分化,與泛生活服務相關的應用目前正處在爆發之勢。根據應用寶的大數據顯示,兒童、教育、生活、理財等生活相關領域至今沒有出現超級巨頭,開發者依然存在較大發展空間。也正是基於此,開發者仍然前仆後繼的進入這個市場。用戶對這類產品的需求也正在上升,但矛盾的是App獲客成本的居高不下仍然是一個無解的難題,開發者空有好服務卻難以脫穎而出。所幸的是,每一個壞消息背後,總會有一些好消息。對這些創業來說,App很多時候隻是一種展現手段,他們真正需要分發的還是服務和內容。無數開發者開始將微信公眾號作為主要的獲客渠道,作為擁有高頻社交屬性的微信天然就具備這方面的優勢。而應用商店面臨也意識到用戶的改變,並開始嘗試讓用戶可以直達內容或服務,以便能夠和他們產生更為緊密的聯系。雖然有不少開發者獲得瞭成功,但從大局上來看,百度直達號、應用寶應用+、豌豆莢一覽、UC輕應用這些探索基本沒有對開發者當下的處境有任何大的改觀,他們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於開發者很多時候通過平臺獲得的都是長尾用戶,沒辦法真正實現有效留存。像百度直達號通過搜索幫助商傢引流來大量客戶,但這些客戶在下一次使用這些長尾服務時,如何喚醒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畢竟相比打開「手機百度-搜索」和直接打開App來說,雖然後者更為低頻,但看上去卻更加便捷。或許也正是意識到瞭這些問題的嚴峻性,騰訊選擇同時升級應用寶和微信,並希望借此解決早前的困境,以便能夠將內容服務更緊密的和用戶連接在一起。至於應用寶和微信能否解決這個困境,由於此時的產品才剛剛推出我們尚不得而知,但對開發者來說,這或許會是一個新的機會。殊途同歸,但應用寶和微信卻代表騰訊的兩條腿走路無論是“應用+”還是“應用號”背靠騰訊這棵大樹,均擁有騰訊獨有的社交關系鏈,開發者不僅能夠獲得平臺的支持,他們的內容和服務還將能夠通過騰訊的社交關系鏈進一步傳播,最終實現覆蓋率和口碑的提升。在智能化和大數據時代,則可以借助騰訊平臺數億用戶的數據,對用戶進行畫像,並在各種場景中進行分發,最終實現內容服務的精準推送。而從早前騰訊在其他領域的佈局上看,其通常不會是一條腿走路。像與今日頭條爭奪內容資訊入口時,騰訊就借助騰訊新聞客戶端和天天快報的雙保險策略,騰訊最核心的即時通訊領域也是微信和手Q齊頭並進,至於遊戲那更不用細說。所以在如何更好連接開發者和用戶上,騰訊借助應用寶和微信的同時出擊並不足為奇。嚴格意義上來說,在幫助開發者這件事上,應用寶和微信的做法本質上沒有區別。雙方都希望盡可能的讓應用變得更輕,讓用戶享受到內容和服務,開發者在應用寶和微信上向用戶提供的服務差異性也會很小。但微信和應用寶使用場景的差異性,對騰訊來說又無法忽略。相比微信,應用寶可能並非高頻應用,即使在去年應用寶推出“應用+”戰略後,打破瞭App的信息孤島,讓用戶能直接獲取優秀的服務和內容,並最終使得應用寶的用戶粘性得到極大的提升。但應用寶自身產品的基因早已決定,這隻能最終成為一款帶有強烈“搜索”屬性的產品。App其實是一個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本質上其實也就是服務。所以對應用寶來說,無論是新的應用+戰略,還是機器人分發新模式,應用寶更多是出於對服務和內容的分發。這和搜索引擎的做法是一樣的,盡可能幫助用戶找到所需。應用+是將基於應用寶移動搜索的海量流量針對傳統服務業的一次更為直接的分發。應用寶希望能夠以流量黏住商傢和開發者,進而逐步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最終完成一個閉環生態體系打造。而微信推出應用號則更多是出於豐富自身場景,通過構建一套基於H5的新服務分發體系,最終實現微信連接一切的野心。這種體系基於微信的社交關系鏈,強調的是主動式訂閱和個性化推送,本質上其實是一種粉絲經濟思維。前者能直接給開發者帶來稀缺的流量和用戶資源,後者則強調經營,但開發者卻可以更好的實現自身用戶的沉淀。應用寶是通過精準搜索實現內容分發,微信則是憑借社交關系建立用戶粘性,兩個平臺的差異性,早已決定瞭產品上的差異化。今年3月底的微軟Bulid大會上,微軟現任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曾表示,“未來,機器人就是應用程序,人工智能將會進入我們的生活。”而看到市場機會的可不僅僅是微軟。Facebook的聊天機器人M、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Echo、谷歌的Google Now都在不斷發展……許多流行的聊天軟件,比如Kik、LINE、Telegram和Slack也都在程序中加入瞭機器人。如今我們已經可以通過微信預訂酒店,AA賬單,預約醫生,購買電影票,隨著應用寶的升級,這也會成為體驗各類生活服務的一個新入口。對騰訊來說,幾乎所有的超級科技巨頭都在思考如何更好的掌握未來,智能生活機器人將會是下一個重要場景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騰訊自然也是不甘於後的,而什麼產品最有可能成為虛擬助手的入口,給虛擬助手帶來最大的支持,可能尚是未知之數。應用寶和微信的同時佈局對騰訊來說將會是最穩妥的方式。應用分發的下一幕,開發者將要何去何從?目前的App市場已經到瞭一個近乎飽和的點,雖然每天仍然有大量新的程序不斷在應用商店上架,但用戶對於新應用程序的接受度卻不斷在下降。“App時代已經過去,機器人閃亮登場的時候到瞭”。這是花旗集團分析師近日給出的一個結論,要知道如今機器人經濟的增長速度甚至超過瞭App經濟在早期發展階段的表現。當然這並不意味著App的時代已經徹底過去,像很多應用功能仍然不會是輕量級的機器人能夠實現的,用戶仍然需要App。但未來的App又確實將會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的前面,新形態的App將會變得更輕,更容易觸達用戶,更加貼合服務生態。應用寶和微信如今正借助新的分發模式,在推倒整個移動互聯網規則,並重新建立起新的規則。如果說人工智能是互聯網的下一幕,那麼輕量的機器人無疑會成為應用分發的下一幕。未來,用戶的註意力很可能將不在App本身,而是註目於應用內容及其提供服務的質量。很有可能,未來我們的手機上將不會再出現滿屏幕的App,取而代之的是嵌入到微信裡的各種應用號以及應用寶中的各類機器人。對於App開發者來說,這完全是一件利好消息。在獲得超級入口的鼎力支持下,先讓用戶使用你的服務,而不是成本非常高的下載一個App,如果你的服務足夠優質,用戶自然不會放棄下載一個App或者直接通過應用寶的機器人以及應用號(小程序)直接在桌面上生成一個圖標。這不僅意味著推廣成本大幅降低,也直接降低瞭維護更新的成本,這種循序漸進也許會更適合開發者的方向。有趣的是,蘋果也意識到瞭這種變化,在iOS10的iMessage新功能上,iMessage內的大量功能將需要通過web形式實現,我們也已經可以通過聊天窗口體驗到各種聊天應用插件。蘋果已經在App Store之外,再造瞭一個新的重要市場。或許,屬於開發者的新一輪繁榮這次真的要來瞭。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9/8zFfdjQjRPjGoyjo.html

如何評價微信小程序?

電子菸
電子煙
電子菸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作者劉飛,前錘子科技產品經理。公號:劉言飛語,這是一個不經常更新但是幹貨滿滿的地方,對產品經理有興趣的童鞋們可移步關註。這次我不站張小龍,雖然他說的「用完即走」的道理在,但我並不認為小程序會形成生態。1.僅僅從抽象場景上來講,小程序當然很美好。對開發者來說,不用費盡心思開發好多平臺的 APP 瞭,不用考慮適配各種奇形怪狀的機型瞭,更重要的是,不用每次發版都提心吊膽唯恐出事,或者有緊急需求要上線卻隻能日盼夜盼盼蘋果爸爸早點把審核通過。對用戶來說,不需要安裝 APP,想打車瞭直接搜出滴滴的小程序來用,想訂外賣瞭直接搜美團的小程序來用。冷僻的、可能隻會用一次的應用,不用那麼麻煩去下載,也是打開網頁就解決一切,實在太方便。事情真的這麼美好嗎?2.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說抽象的場景。先說最常用的那些 APP,比如生活服務類產品(外賣、叫車)和影音產品(音樂視頻)等。但凡是這些大公司的主流大眾產品,從他們自己角度來說,就不會屈就在微信,而隻是借用微信的入口和平臺流量,否則豈不是在蘋果的各種限制下又多認瞭個爹?以後微信也要分成咋辦?從用戶角度,也不會習慣在微信上用這些高頻主流的 APP。既然每天都用,為什麼不放在桌面,而是放在微信的某個列表裡?還有更關鍵的:微信解決不瞭多任務運行的問題,或者說無法達到操作系統一樣的效果。試想,在微信裡打開某個音樂播放器,編輯某個文檔,再隨時來回切換聊天界面,每次可能都要刷新網頁,效果會是怎樣,能不能保證多任務的效率?對這樣的 APP 來說,不會舍棄自己的領地,充其量就跟滴滴出行目前在微信裡的樣子差不多,隻提供最簡單的功能,就是一個入口而已。3.再說第二類 APP,就是壓根無法移植過來的,最典型的就是遊戲(要想實現,先讓微信內支持 Unity3D 再說)。另外還有很多比較重的應用、消耗系統資源多的,在微信裡運行的效果肯定也要大打折扣。第三類 APP,是那些很低頻或很垂直的應用,許多媒體都看好小程序會給他們帶來很多機會。這同樣是抽象的判斷,基於「小程序總比 APP 好做」和「小程序是 APP 的替代品」的假設。首先,APP 創業熱潮的消退已經有目共睹,我們手機裡裝的常用 APP 也逐漸固定下來,接受新應用的可能性不斷下降,各種生活服務類、工具類的應用逐步合並,集成在瞭那些平臺產品裡;其次,能夠產生創業機會的領域也遠沒有過去想象的那麼多,除瞭每年會熱炒的幾個主題(前有 O2O ,後有 P2P,現在有直播),大部分互聯網創業項目都做瞭分母、成瞭炮灰,大眾的需求基本已被巨頭壟斷。大眾主流需求(不管高頻還是低頻)的產品正在不可避免地發生融合,小公司被淘汰或者並購,逐漸都加入 BAT 大傢庭。我們生活裡遇到的大多數消費場景,在微信和支付寶都能夠完成瞭。近幾年頻發的巨頭並購案,以及馬上要發生的外賣大戰落幕,都預示著未來所有大眾主流需求都會掌握在幾個巨頭手裡。那非主流的垂直需求呢?不可否認有很多垂直類的 APP 活得很好,他們有固定的用戶群體,有穩定的發展路線和收入。正因如此,他們隻需要關註自己的核心用戶,而不需要借助微信的平臺優勢(像神經貓一樣病毒傳播)。同時,垂直的需求比較復雜,功能往往都比較重,做成輕便的、能夠有效營銷的小程序並沒有太大意義。這是一個悖論:在生活服務、消費領域裡,大眾級的產品,已經都被巨頭壟斷,微信隻需要放那麼幾個入口;小眾的非主流產品,也並不特別需要借助微信。我覺得未來的小程序,這些就完全夠瞭:4.微信小程序會火,隻是大傢由過去「掌握瞭入口就掌握瞭用戶、掌握瞭用戶就掌握瞭生態」這樣的經驗猜想的。但我們放到實際場景中,就發現事情全然不同。從本質上說,微信是社交場景的平臺,流轉的大多數還是信息這種消費品。公眾號能很快火起來,是由於它們的文章作為信息能夠快速在朋友圈、群組和私聊中傳播,很好地契合瞭社交的場景。其它的互聯網消費產品,比如電商產品和服務產品並沒有在這種場景上得到發揮。購買電商產品和服務產品究竟是在微信上、是在淘寶還是在獨立 APP 上,並無太大差別。總的來說,我覺得「用完即走」並不能代表什麼,這是一種理想的目標,但不能構成現在用戶棄用 APP 轉投微信小程序的理由,也不能構成開發者們棄用 APP 轉投微信小程序的理由。所以最終,小程序大概隻會成為服務號的一個優化。註:轉載請聯系授權,不得刪減內容。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9/0haQTFsgwfwh5Ais.html

餘額寶額度降至10萬,收益率重回4%;京東徹底封殺天天與百世快遞;微信、微博、貼吧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被立案調查 | 雷鋒早報

外送茶
援交
援交
魚訊
外約
餘額寶最高持有額度降至10萬 目前收益率重回4%昨日,天弘基金發佈公告稱,自2017年8月14日起,將餘額寶個人交易賬戶持有額度上限調整為10萬份,已有存量不受影響。對於調整原因,天弘基金表示,為保證餘額寶穩健運行,維護投資者的根本利益並更好地服務大眾投資者,所以決定調整。至於未來是否會繼續下調個人最高持有額度,餘額寶方面則指出,沒有繼續下調額度的計劃。京東徹底封殺天天與百世快遞:8月21日執行京東與天天快遞、百世快遞的口水戰迎來新進展。昨日,京東在官方論壇發佈通知,宣佈平臺將於2017年8月21日終止與天天快遞、百世快遞的合作。屆時,賣傢通過天天快遞和百世快遞發送商品的物流信息將無法在京東平臺展示。以下為京東公告:微信、微博、貼吧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被立案調查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消息,8月11日,中國網信網發佈報道稱,國傢網信辦指導北京市、廣東省網信辦分別對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百度貼吧立案,並依法展開調查。據網民舉報,微信、微博、貼吧平臺分別存在有用戶傳播暴力恐怖、虛假謠言、淫穢色情等危害國傢安全、公共安全、社會秩序的信息。3傢網站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對其平臺用戶發佈的法律法規禁止發佈的信息未盡到管理義務。對此,三傢平臺已分別做出回應:
微信:對平臺進行嚴格自查自糾,積極配合廣東省網信辦調查微博:正視問題,全力配合北京網信辦調查,積極整改,認真學習《網絡安全法》貼吧:深表歉意,將積極配合進行整改國內新聞聯通上半年營收約1241億元,網友戲稱不夠移動3天昨日,中國聯通發佈2017 年上半年業績預增公告。公告稱,2017年上半年,公司全面深化落實聚焦戰略,經營模式轉型初見成效,主營業務收入預計約為12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3.2%;其中,移動業務收入預計768億元,同比增長約5.2%、固網寬帶業務收入預計466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預計約為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74.3%。對此,有網友戲稱,移動3天就賺出來瞭聯通1年的凈利潤。(移動上半年營收凈利潤627億元)無現金引爭議:支付寶、微信支付修改Slogan8月9日,有消息稱,央行下發通知要求要求第三方支付禁用“無現金”字樣,雖然隨後被央行否認。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還是悄悄更改瞭活動頁面。支付寶將“無現金周”改為移動支付“黃金周”,微信支付活動頁面的文字表述,從“已進入無現金生活”改為“已進入微信支付智慧新生活”。共享單車跑路:押金難退,創始人股東涉非法集資
繼悟空單車和3Vbike相繼宣佈停運後,又一傢共享單車企業町町單車被曝疑似倒閉。不過與前兩傢停運企業不同的是,町町單車並未完全將用戶的押金退還,該企業的註冊地址也已經人去樓空,可謂是全國首傢跑路的共享單車企業。町町單車維權人士表示:“已嘗試向當地工商部門、消協和警方尋求幫助,但目前尚未有相關部門願意接手此事。”蘇寧進軍無人店,首傢店將於8月下旬開出據AI掘金志援引《聯商網》消息,蘇寧將在818發燒購物節後在南京玄武區徐莊軟件園的蘇寧總部推出首傢無人店,店鋪將類似MUJI的集合店,具體開業時間在8月18日至8月28日之間。據悉,當消費者進入這傢無人店時,蘇寧智能系統將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獲取用戶身份,購買商品以後,消費者也無需排隊付款,出店時通過付款通道,中途也無需停頓,系統即可自動識別用戶身份,隨後通過蘇寧金融實現交易付款,全程無感知購物。據雷鋒網瞭解,除瞭集合店之外,蘇寧未來還將開出無人超市。騰訊起訴網易雲音樂侵權,網易回應:積極溝通近日,有網友發現網易雲音樂歌單裡一些港臺歌手的歌曲被下架。8月11日晚間,騰訊音樂集團回復稱,因為網易雲音樂存在多次侵權行為,因此暫停與網易雲音樂部分內容轉授權合作,同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已向深圳法院提起訴訟,直至對方盜版問題肅清並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網易雲音樂方面回應稱,近期確實被迫下架瞭一部分歌曲,量級在網易雲音樂曲庫的1%左右。至於下架原因,網易雲音樂表示錢並不是問題,目前擁有充足的資金購買版權,自己同樣心急如焚,正在竭盡全力與騰訊音樂進行版權轉授的洽談。微信上線“註銷賬戶”功能近期,微信安全中心悄然上線瞭“申請銷號”功能,滿足條件的用戶,即可申請銷號,讓該微信號永遠消失。想要微信銷號,至少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1、賬號處於安全狀態;2、微信支付財產結清;3、卡券清空及微信平臺權限解除;4、其他App、網站的賬號解綁。國際新聞現代將在 2018 年冬奧會使用自動駕駛汽車據雷鋒網新智駕消息,現代汽車正和韓國政府合作,計劃在2018 平昌冬奧會上使用其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在2016年洛杉磯車展中,現代發佈瞭Ioniq自動駕駛概念車型,並宣稱有 3 輛自動駕駛的 IONIQ 和兩輛 Tucson Fuel Cell 正在平昌的研發中心測試。若現代汽車與韓國政府達成協議,屆時各國世界運動員將不再需要司機,而是由這些無人駕駛汽車將他們從首爾載往約80英裡外的山地度假勝地、比賽場地平昌。世界最小屏安卓7.0手機發佈:1.54英寸/518元近日,一款擁有更加袖珍屏幕的Nanite現身Kickstarter。根據網站頁面顯示,Nanite擁有一塊1.54英寸康寧大猩猩玻璃屏,240 x 240分辨率,支持藍牙4.2,SIM卡,可擴展MICRO SD卡,電池容量380 mAh,續航時間長達3-4天,搭載Android 7.0操作系統。除瞭正常的打電話和發送消息的基本功能外,Nanite支持MP3和MP4格式的媒體播放,存儲空間擴展至16GB,支持3G/4G網絡。售價方面,這款手機的起售價為99加元(約合518元人民幣),但僅限最早的100個名額。寶馬電動摩托C Evolution進軍美國市場:售價9.2萬元人民幣
近日,在銷售瞭3年的寶馬C Evolution電動摩托終於進軍美國市場。寶馬C Evolution扭力峰值53Ft/lb、2.8秒可完成30mph加速、最高速度80mph。不過它的充電速度有點慢,80%的電就需要近8個小時的時間(110V),如果想要充滿則還要繼續等上1個多小時;如果換成220V,充電時間則能縮短至4個到4個半小時。據悉,這款電動摩托在美售價並不便宜,售價13750美元起(折合人民幣約為9.2萬元),這個價格使其成為瞭寶馬在美銷售的最貴的一款摩托車。HPE和NASA 把超算電腦送到國際空間站,為載人火星探測做準備雷鋒網消息:下周一,SpaceX將發射火箭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一臺HPE(惠普)的超算電腦會一起被送上去。把一臺未經任何改裝的超算電腦送到空間站,正是HPE和NASA的研究項目,他們想看看在一年的測試時間內,到底哪些超算電腦的硬件在外太空環境下工作會出問題、出什麼問題,哪些並不會。Visa發明可穿戴支付貼紙據外媒消息,Visa正嘗試開發一種可穿戴式的支付貼紙,這款產品可以貼在消費者的皮膚上,與消費者支付銀行的手機應用程序進行綁定,通過敲擊貼紙執行交易和其他任務。據悉,這款貼紙采用瞭可穿戴設備和生物識別技術支付認證方式,安全性較高。相關文章:現代將在 2018 年冬奧會使用自動駕駛汽車,高精度地圖成標配
騰訊微信、新浪微博、百度貼吧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被立案調查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708/FKvbKtgjDgTL8Q3c.html

從微信AI首席顧問到金融文檔智能,一位中科院計算機科學傢AI產品化實踐

援交
外送茶
魚訊
外約
外送茶
技術在誕生、研發到應用各階段目標和工作方式有所不同。在中科院計算所副研究員、博導羅平教授看來,學術研究是在茫茫林海中有目的地尋找,有時候一無所獲,有時候能在千萬次試錯後發現一整片綠洲。但也僅止步於此,如何挖掘風景的商業價值和掩藏的寶藏則由產業界接手。相較而言,實際應用可能會耗費更多的人力和工程量。“若劃分個百分比,前期研究是20%,應用是80%。”羅平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以及大數據下的實際新型應用。除瞭這重學術身份外,他還曾就職於惠普研究院研究員,現在是微信人工智能首席科學顧問。 此外,在近期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第二屆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上,羅平教授為觀眾分享瞭一項他目前的研究項目——庖丁解文,即用AI來撰寫和復核投行金融文檔,已經對外開放使用。他對雷鋒網表示,

“我的研究思路是紮根某一領域,比如金融,並探索一些實際問題,再從實際問題出發抽象出研究點。實際問題可能隻是一個‘點’,抽象出來後形成多個不同的點。”

羅平教授舉瞭一個實例,在 Data Mining 領域有一個問題叫 Lock Step Behavior Mining,就是“挖掘同步行為”。之前他們與上交所的一個合作項目,就是通過所有用戶交易數據來監控一種典型的市場違規行為——老鼠倉。具體指莊傢在用公有資金拉升股價之前,先用自己個人(機構負責人,操盤手及其親屬,關系戶)的資金在低位建倉,待用公有資金拉升到高位後個人倉位率先賣出獲利。“如果兩個賬戶中,一個大的基金賬戶和小散戶經常在相近時間買賣同一隻股票,那麼就是一種異常信號。這是可以通過大數據挖掘出來的。然後,我們開始思考能否將這研究拓展到其他場景。後來我們發現這可以應用到,比如清理社交平臺上的僵屍粉,或者識別豆瓣電影的水軍。因為僵屍粉和水軍之間存在大量的同步行為”掘金產業界基於這樣的研究思路,羅平教授開始關註產業界的應用。他正在挖掘的“金礦”有二,一是庖丁解文,二是 Chatbot 平臺。庖丁解文——自動結構化金融文檔金融場景中存在大量的非結構化文本數據,大多數金融從業者都是在做繁重重復且低技術含量的文檔撰寫和核查工作,而且目前很多是純手工作業,難免出現低級錯誤。這些錯誤將可能帶來很高的風險,導致金融機構面臨聲譽和經濟損失,甚至承擔訴訟的連帶責任。例如高盛曾於2011年因為四隻認股權證定價算式出錯,從而賠償4500萬美元;去年,郵儲銀行公告出現烏龍,稱郵政銀行負債8億億等。針對這些痛點,羅平教授團隊希望用技術和機器來幫助他們。

“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是,對金融文檔進行自動結構化,幹凈利落得獲得金融文檔中的語義信息。古有庖丁解牛,我們這是庖丁解文。”

產品名為AutoDoc,現在支持金融文檔中數據勾稽關系的復核和筆誤修改,後續會逐步增加自動撰寫、智能分析功能。羅平教授簡單地描述瞭一番應用流程,“使用起來很簡單,用戶隻需上傳需要復核的金融文檔,經過自動解析和比對,機器會自動標註出數據不一致的地方。”如上圖所示,根據文檔中的表格數據,機器可自動計算出“2016年主營收入較2015年下降的比例”應該為“12.43%”,但文字中的顯示為“11.29%”。

“其實,投行和律所的工作人員長時間的都在幹這些數字復核的事情。然而,這些文檔通常都是好幾百頁,復核的過程很“反人性”。現在,這些工作都可以交給AI自動完成瞭。”

那麼背後的核心技術是什麼?羅平教授告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復核就是復核文章各種數字之間的勾稽關系。背後涉及到從非結構化的文檔中自動提取出對應語義的元組和公式。據介紹,他們研發的深度結構化技術包含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 Text2Tuple,從文本到元組。元組是時間、財務指標、值的三元組,比如說:2013、2014、2015年第一大客戶的營業額分別是多少錢,需要提取出來。第二個層面是 Text2Equ。他們需要把文本中的比例數字,如60%、58%、55%,解釋為語義相同的計算公式;同時文中還提到“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所以也要提取出這個不等式的關系。

“我們研發的模型,輸入非結構化或半結構化的文本,可輸出可供計算機搜索、比對、分析的結構化的數據。這其實是自動構建知識圖譜的核心技術。有瞭知識圖譜,後續可以支撐很多應用。”

不過由於產品還處於早期階段,為瞭方便用戶使用,目前復核重點是數字,後期有關人名、事件表述也會增加;對於數據勾稽關系的確認還未涉及外部公開數據,僅是check上傳文檔的數字一致性。雖然AutoDoc功能簡單,但是表現不俗。據瞭解,他們對1000對個公開的債券募集說明書進行測試,發現有68.92%的文檔存在數據不一致錯誤,每篇出錯文檔平均包含4.26個錯誤。後來在4月份將該功能發佈在微信公眾號 “債有主”上。截至七月,用戶上傳近1000份文檔,其中98.4%的文檔存在錯誤,每篇出錯文檔平均有6.5個錯誤。

“從非結構文檔提出結構化的準確率,已過95%。”羅平教授說。

Chatbot——信息知識獲取平臺羅平教授在微信的研究工作圍繞自然語言處理微信公眾號及展開。目前,公眾號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一個重要平臺。面對這些海量的非結構化文章和數據,他們思考如何提供是幫助用戶搜索找到更精準的問題答案。

“現在的搜索隻能給出一些大致的答案,我們希望對公眾號文章做深入語義獲取。這樣,用戶在微信中搜索一個具體問題時,比如如何修輪胎、做飯等,會呈現出圖文並茂的指導。”

在今年6月CCF舉辦的學術報告會上,他將信息和知識獲取平臺劃分為三種類型——“搜索引擎”、“問答系統”和“Bot平臺”。這些平臺,在交互方式、處理數據方式、數據擁有者在系統內的角色三方面都存在不同。前兩類采用統一入口,索引關鍵詞或完整問題,數據/知識擁有者參與程度不高;而Bot平臺采用單獨入口和自然語言交互技術,融合領域數據和模型,並不斷迭代,數據擁有者納入商業體系,有較強的精耕細作動力,能生產出高價值內容。

“就現階段而言,精準搜索還未實現,我們還在持續研究中。”

“征信領域,數據為王”隨著AI技術的大熱,一大批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何在同質化競爭中占據高地?作為一位有著技術產品化實踐的計算機學傢,羅平教授表示,技術可能並非護城河,競爭的真正壁壘在於數據、用戶、場景和先發優勢。

“可能是因為我對於技術非常熟悉,從我的角度而言,一個公司的成功不是靠一項獨一無二的技術,技術門檻並非那麼高不可攀。”

此外,關於金融領域弱特征大數據,強特征小數據之爭常有見報。對此,羅平教授認為,在征信場景中,由於強特征人群覆蓋不全,面對日益旺盛的信貸需求,大數據自然有其用武之地。

“特別在征信領域,數據為王,算法靠後。”

同時他也指出,人群特征有一個關鍵概念——關聯,關聯是指很多事情偶然地同時出現,但開發者可能將它們也作為“有錢人”的特征挖掘出來,從而很可能導致風險發生。關聯性並不等於因果關系,有因果關系的大數據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正如一些真正賺錢的基金經理,在對金融市場的認知基礎上,他們構建出一套可能隻有一兩個特征的邏輯,並能基於這些簡單的邏輯悶聲發大財。”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source: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708/fAHR6vOEQ8G0Cse3.html